第A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州一家四口登顶四姑娘山

在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下,12岁和10岁两兄弟,也一路坚持了下来

马燕雄一家完成登顶目标(受访者供图)

N海都记者 林涓

“我们一家人完成登顶了!”15日8点30分,55岁的马燕雄和妻子林海英带着两个儿子马三山、马三水终于实现了五千米雪山登顶梦(此前报道详见8月10日A07版)。他向记者分享了这份喜悦——视频中,一家四口站在四川四姑娘山大峰峰顶,手持“成功登顶”的横幅字样,虽面带疲惫,但依旧可以感受到他们那股穿透屏幕的兴奋与自豪。16日,记者联系了马燕雄一家人,聆听他们的“雪山历险记”。

“对自己负责,是很神圣的事情”

10日,马燕雄一家从福州出发,自驾行驶了2250公里,用时三天,抵达了四姑娘山镇。小镇海拔3200米,抵达没多久,马燕雄一家四口都感觉头昏昏沉沉的。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13日,他们在小镇上多待了一天。

10岁的马三水告诉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出发前签“生死状”的那一刻。“虽然2020年签过一次,但那个时候我还小没什么感觉,这次签字摁手印,脑子里一直有个声音‘完了完了’,但转念一想,有爸爸妈妈和哥哥的陪伴,我就没有那么害怕了,觉得一家人一定可以成功登顶的!”

对于签“生死状”,12岁的马三山说:“‘生死状’上写着登上雪山之后所有责任都要自负,这也意味着,登上雪山之后,我们就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不是爸爸妈妈替我负责,而是我对自己负责。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所以摁下手印那一刻,感觉自己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大人’了。”虽然高原环境恶劣艰苦,但马三山相信,一家人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冲向顶峰。

14日,马燕雄一家从四姑娘山镇徒步18公里,到达了海拔4400米的四姑娘山大峰大本营。随着海拔的渐渐升高,四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中,马三水还因高原反应而流鼻血,这让马燕雄夫妻心头一紧。马燕雄说,当天晚上为了照顾三水,夫妻二人都没睡好,还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听到孩子一直说“没事的,睡一觉就好了,一定可以登顶”时,他们也更加坚定了登顶的信心。

“超越自己,就是了不起的孩子”

15日凌晨2点,马燕雄一家背上登山包,戴着头灯,向大峰峰顶出发。马燕雄告诉记者,大峰登山关门时间是9点30分,若想登顶的话,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否则只能下撤,“9点30分之后的大峰峰顶天气变幻莫测,那个时候的天气情况是不利于登山的,只会增加危险,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那之前完成登顶,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这对于前一晚上一直流鼻血的马三水而言,着实是一大挑战。“三水因为高原反应厌食没怎么吃东西,走一段路,就要坐下来休息。”林海英说,看着虚弱的马三水,带队向导建议由马燕雄带着大儿子马三山先行登顶,她带着小儿子马三水慢慢前行,倘若体力不支,立刻下撤。听到向导这一安排,小儿子马三水沮丧不已,“三水那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被抛弃了一样,心里很难受,但我一直跟他说,不管怎么样,爸爸妈妈和哥哥都不会抛弃他的,只要他想登顶,我们就会一直陪在他身边,走得慢没关系,我们走多少是多少。”一路上,林海英都在给马三水讲述自己和马燕雄的登山经历,让马三水能够重燃斗志,继续向前。

虽然登顶路途艰难,但大儿子马三山的出色表现让马燕雄倍感惊讶,“近乎60度的碎石坡,三山居然可以走得那么扎实,能够紧跟在向导身后,而且这一次三山一路上都没有问过什么时候才能到顶,只朝着峰顶在努力”。

马燕雄说:“出发时,我们就一直在说‘登顶不是目的,出发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两个孩子的状态不同,但那一刻,我觉得他们都在超越自己,都是很了不起的孩子!”

终于,7点40分,马燕雄和马三山率先登上海拔5025米的峰顶,8点30分,林海英和马三水也完成了登顶目标。“从峰顶往下望去,险峻异常,但远山都已经踩在我们脚下了。再难的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登山如此,生活亦如此。”马燕雄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