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央视
1986年,三星堆首度发掘,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青铜大面具、黄金权杖……众多从未见过的文物器型,从一号坑和二号坑破土而出,惊艳天下。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三星堆6个新祭祀坑先后被找到,并陆续启动发掘。日前,从发掘现场传来喜讯,三星堆又上新了。
目前,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坑中,3号到6号坑已经清坑。7号和8号坑也已进入发掘尾声,惊喜不断。比如,8号坑的明星文物独角兽“猪鼻龙”、驮神树四翼小神兽、羽翼镂空的青铜鸟。此外,8号坑一件戴着象牙耳坠的青铜立人像也终于露出真容。
独角兽“猪鼻龙”
满鼻牙璋藏谜团
近日,8号坑的明星文物独角兽“猪鼻龙”提取出土,它的全貌也显现出来。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赵昊介绍,猪鼻龙形器是以前三星堆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一件器物,首先它的体形很大,现在的测量长度是1.2米多,接近1.3米。中部桶状的那部分直径是15厘米左右,它的两眼凸出,形成了一个纵目,两眼之间那个地方是整个龙形器最宽的地方,大约有20厘米。鼻子的部分很方、很宽、很长,看上去像是猪鼻,但又确实不是猪嘴,它的嘴和牙齿是在整个青铜像靠中部的区域。“很难说像一个具体的什么动物,可能是一个多种动物的混合体,所以现在暂时叫它猪鼻龙形器,以后名字怎么确定,还需要由专家组来讨论。”
与大立人、大型神兽等三星堆国宝相比,猪鼻龙形器圆筒腰身,看上去其貌不扬。出土后,考古专家才进一步确认,原来这只“独角兽”的鼻子周围布满了牙璋,造型尤为特别。
仔细观察,猪鼻龙头部残留一只朝前生长的右耳,额头正中残留一只独角,头颈部分布有鳞片纹,而身部则带有羽翅纹、麒羽纹,均由浅浮雕工艺制成。得益于这些纹饰装点,原本看上去粗犷的猪鼻龙,又多了几分优雅和别致。提取出土后,考古专家又进一步确认,猪鼻龙的整个鼻子,都用牙璋修饰。
赵昊介绍说:“它鼻子的一圈,都装饰有非常明显和清晰的牙璋的形象,是直接铸造上去的牙璋的纹饰。”
专家介绍,中国青铜时代,尤其是夏商时期,多地均有牙璋出现,且以实体的玉牙璋为主,三星堆也出土了大量的牙璋。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3号坑出土的青铜戴尖帽立人像,以及8号坑大型神兽头部的青铜立人,其裙摆处同样出现了牙璋的形象。再加上猪鼻龙整个鼻子以牙璋来装饰,这一特殊现象,成了考古专家解码三星堆牙璋谜团的关键线索。
中空的猪鼻龙形器,厚度只有三毫米左右,尾部有开口,开口两端存在人为留出的钉孔,考古专家据此推测,“猪鼻龙”可能是古蜀人的建筑构件,使用时将圆柱形木柱插入龙身,用铜钉将其固定连接。
赵昊说:“我们推测它是用在一些建筑上面,比如说在屋角、屋脊,或者是建筑出挑的部位,极有可能作为一个大型装饰来使用。”
驮神树小神兽
首次发现带翅膀的神兽
记者从考古工作队获悉,近期,考古队员在8号坑清理一件铜尊器盖时,在器盖顶部又发现一个“四翼小神兽”,这也是三星堆发现的第一件带翅膀的神兽。
考古队员清理的那件器物,被暂命名为镂空立兽器盖,大致位于8号坑的中间区域。近期,随着叠压在上面的一件青铜罍提取出土,镂空立兽器盖才露出了真容。一个巴掌大的屈身倒立小铜人,紧贴镂空花纹,双手奋力地支撑在器盖边缘,脚趾、小腿、臂膀肌肉饱满,凸显人物姿态力量偾张。镂空花纹托举一方平台,平台上昂首挺立一尊小神兽。而这只神兽,与此前三星堆发掘出土的四脚神兽又有显著差异。
赵昊介绍,这只神兽肩部和臀部有四个小翅膀,有可能表示这只神兽具有飞翔的能力。
同为8号坑发现的神兽,大型立人神兽,是头顶青铜小立人。青铜神坛上的神兽,则是青铜人像骑在神兽身上。最新发现的这只四翼神兽,则展示出它在古蜀人精神世界中发挥的另一项功能。
赵昊说:“有趣的地方是在神兽的背上,我们目前看到还背着一个东西,初步来看可能是一棵神树的模型,树根的部分似乎已经露出来了。所以神兽可能确实存在多种功能。”
与其他神兽迥异之处,还在于其头部造型。四翼神兽脑袋圆润类似老虎,还有一口锋利的牙齿。而目前发现的其他三星堆神兽则为宽嘴猪鼻,且不露齿。专家表示,四翼神兽或许是古蜀人对真实动物的抽象再造,也是多种动物的混合体;更重要的是,中原地区尚未发现带盖铜尊。三星堆此前发现的小型顶尊跪坐人像,铜尊虽有盖,但停留在模型层面。这件极富想象力的镂空立兽器盖,则直观地显示出古蜀人对青铜尊这一祭祀礼器特有的理解和使用方式。
握龙者戴鹿角帽
立人像现新造型
8月10日,随着叠压在上面的一件眼形器提取出土,三星堆8号坑东侧紧邻坑壁处的尖帽持杖立人像,终于显现出完整的侧影。
赵昊介绍,这个尖帽持杖立人像,手里面拿了一个暂时称为龙头杖的东西。龙头从下面像一个U形的弯一样转上来,龙头在下,龙身在上。以象牙作为耳朵上的装饰,甚至尖帽上还存在鹿角的装饰,都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形象。
造型全新,但由于人像底部仍有断茬,专家推测,它极有可能是一个更大青铜器的附件部分。此前,3号坑出土一件持鸟立人像,人像手握的是凤鸟形杖。随着清理工作展开,考古人员在8号坑出土的大型青铜神坛上,也发现了部分人像手持器物。更多手持礼器形象的出现,给专家解码三星堆青铜人像双手环握的究竟是何物、推测三千多年前古蜀人祭祀场景,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启示。
据介绍,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很少出现权杖这类器物,西北西南地区则存在较长时期的权杖使用传统,尤其在西南地区,直到战国时期仍有沿用。而在杖首添置精美装饰,则显示出这些区域的古人在兼收并蓄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
羽翼镂空青铜鸟 独份新奇特
目前三星堆发现的唯一一件羽翼镂空青铜鸟(画圈处),位于凤鸟柱头旁边
不到封坑的最后关头,三星堆总会带给我们惊喜。8号坑近期就发现一只羽翼镂空的青铜鸟,全新的造型,展示出古蜀人惊人的想象力。
赵昊介绍说:“我们在原来出现的凤鸟柱头旁边,发现了一个新的器物,这件器物体形不大,但是非常有趣,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器物。”
赵昊所说的“新器物”,位于凤鸟柱头和两件青铜人头像构成的三角形中心。考古专家从目前已经露出地面的部分判断,这是一只青铜鸟,且翅膀为镂空造型。这与青铜神树上的青铜鸟等均不相同,这也是目前三星堆发现的唯一一件羽翼镂空青铜鸟。
步入发掘尾声,三星堆8号坑已经见底,仍有虎头虎脑青铜龙、大型青铜尊罍、大型神兽等国宝重器。按照发掘方案,现在考古人员需要将这些重器周边分布的小件器物提取完毕,再对重器进行提取。
赵昊介绍说:“坑的西部现在文物相对比较密集,在9月底到10月初,我们应该能够完成整坑的提取工作。田野发掘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完全转到室内整理和文物修复的工作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