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110平方米房子 “到手”仅61平方米

N法治日报

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购房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31%公摊面积,收房时却变成了46%……山东省青岛市市民李黎(化名)原本应该在去年开开心心收房,却被公摊面积带来的问题困住了。

维权一年多来,她始终想不通:“怎么一公摊,把我一半的房子都摊出去了呢?”

外墙一半计入套内

公摊面积占比达46%

2018年4月,李黎全款购入一套住宅。买房时,本就是建筑行业从业者的李黎,对公摊面积格外关注,反复向销售人员咨询了有关问题。

李黎向记者出示的购房合同内容显示:总价值120余万元的110.25平方米房屋,套内建筑面积为75.24平方米,公用分摊建筑面积为35.01平方米,公摊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约31.8%。

然而,2021年9月,准备收房的李黎傻眼了: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超厚的墙壁、逼仄的空间、3间小得可怜的卧室。她找验房师测量后发现,实际套内仅有61平方米左右,3间卧室没有一间超过9平方米,主卧甚至无法放下双人床。

李黎后续向售房方询问得知,从合同上显示的套内面积75平方米到她实际测量的61平方米,差值主要体现在墙体的厚度上。“将近1米的外墙,有一半的面积算作业主的套内建筑面积。但是开发商销售时没有说明,而且在销售时有意混淆‘公摊’‘公摊系数’‘公摊率’‘套内建筑面积’等概念,各种专业术语堆砌起来,我直接就被绕晕了,根本没想到实际到手的套内面积这么小。”

直到依法维权时,李黎才得到“官方”口径——小区房屋的公摊面积占比是46%。“这就意味着我们花了上百万元买到手的房子,实际上将近一半都不是自己住的,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情况,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购买。”李黎说。

“消费暗区”令人不满

取消公摊尚有难度

“难道我们就只能认栽吗?”李黎说,为公摊面积花的钱不只是买房时,之后的物业费、供暖费等都要继续买单,这些“消费暗区”的存在让人很不满。

记者近日采访多名房屋中介、购房者后发现,公摊面积已经成为房屋买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意公摊面积的数值和占比率。

作为深受其害的购房者,李黎直言,公摊面积制度对购房者是不公平的,这是一种不透明的消费,“即使房子单价上涨了,我也希望能够明明白白消费,买一平方米,就能有一平方米的生活空间”。

多名受访专家认为,在是否应该取消公摊面积制度的问题上,目前暂时难以达成统一,但可以从公开测绘结果、畅通错误追究机制、明确购房约定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