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花巷 上一版 下一版  

千锤百炼银腰链

银匠世家李剑铭传承百年手艺,纯手工打造有灵魂的惠女银腰链

女儿李纯浈也会简单的制作

熔接

捶打

李剑铭用感情做有温度的银腰链

李剑铭夫妻在制作银腰链,女儿经常在观看

最亮惠安女银腰链

银腰链上的鱼

N海都记者 田米 文/图

每次来到惠安崇武,走在大街小巷里,总会不时地遇到一个个靓丽的身影从身边走过。黄斗笠、碎花布头巾包裹着恬美的面容,闪闪发亮的银色的腰链在宽阔的黑裤上方摇摆,总是让我忍不住想要跟在她们身后,想跟她们认识,听听她们的故事,想知道她们为什么那么美,闪亮的银腰链是怎么做出来的。今天,我们就走进惠安山霞青山村的银匠世家李剑铭家,了解他是如何纯手工打造有灵魂的惠女银腰链,传承百年手艺的故事。

据悉,惠安女的银腰链也叫银腰带,是金银首饰的组成部分,也是惠女服饰的重要配饰之一。银腰链可分为惠安崇武、山霞和小岞、净峰几种类型。银腰链也作为结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银腰链越重越体面,代表着最美好的祝福,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环环相扣

刚柔并济

据了解,惠安女银腰带清末民初才被渔民传入崇武山霞。20世纪40年代始为女性所用。相传20世纪50年代银腰链成为妇女的专用品,80年代大流行,悬挂在臀部上,把腰部、臀部构成的曲线美衬托出来。银腰链先前只有一两股,最多也只三股,后来逐渐加多,7股、8股、10股、12股,每一条宽大的银腰链,环环相扣,刚柔并济,充满着生活的气息,结合惠女服饰将惠女风情演绎得更加曼妙,银腰链是惠安女子腰间不可缺少的一个。

“呲呲……”李剑铭用手中熊熊烈火在一块银锭上不停地烧着。“要直到熔化成水一样柔软,再倒入模具中,再待到凉。”上周,记者来到惠安山霞青山村李剑铭的家里,他一边做事一边介绍道。

李剑铭是惠安县惠安女银腰带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小是在父亲敲敲打打银饰的声音中长大的。他16岁初中毕业后,跟着父亲开始专注学习银链工艺,一直到现在。今年39岁的李剑铭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学着父亲的样子,给70多岁的奶奶做了一个银戒指,可把奶奶高兴坏了。从小模仿能力极强的李剑铭更是一发不可收,学什么都很快,很有天赋,很快就接手父亲的打银工艺。

跟银做好朋友

传承百年手艺

“我外公杨贵钗以前在厦门开了一家很出名的金银首饰工艺店,当年父亲李南良是外公的学徒,从银饰品开始学起,而银腰链因为工序比较繁琐,纯手工打造,更是需要学徒的耐心与细心,长久的坚持才可以做得好。”李剑铭对记者说,自己的外祖父和父辈从事打银这个工艺已近百年了。

“打银这个工艺,不能着急,长年累月的学习,用心去热爱这个手艺,跟银做最好的朋友,用感情跟银打交道,做最有温度的银链。”李剑铭说,刚开始很多人学,但都坚持不下,半途而废。“我要在创新的路上走下去,干一行爱一行。”李剑铭的手艺,在惠女中有口皆碑,他的银腰链销量特别好,每年有几百条的销量。经常加班到两三点,甚至有比较赶着用的,通宵都要做出来。惠安女曾女士也是慕名而来,特意给自己打了一条12股的银腰链,“早就知道李师傅的手艺好,所以自己一定要有一条纯手工的银链腰。因为穿惠安女服饰的时候就一定会戴上银腰链,这样搭配才是最美的。”

要量身定做

纯手工打造

记忆中在父亲那个时代,每股的工钱3元钱,以前做大的一条三股,大概就9元的工钱。而在李剑铭接手的时候,每条银链7到8股大概是90元钱的工钱。现在一条纯手工银链几乎都是做12股,工钱800~1000元。“每一个惠安女来到这里,身材都不一样,高、矮、胖、瘦,我们都要为她们量身定做,跟做衣服一样,量得非常仔细。”李剑铭说,有时候一个惠安女在这里要呆上好几个小时,才能把一条银腰链量好、测算好。

熔银、捶打、压线、绕环、剪环、穿串、熔接、雕金、取直、组装、清洗等等,李剑铭说至少要24道工序。经过师傅一个多星期的精心制作,一条12股的惠女银腰链,终于可以闪亮呈现在惠安女的腰上了。崇武、山霞一带的银腰链,后面有个下摆,在后腰的臀部上方则为高低错层,接口由“鱼钩”与“蜂巢头”连接,寓意年年有余。

经历行业低迷

创新坚持下来

“2000—2012年这几年的传统银链定做的很少,整个行情特别不好,很多人在那个时候放弃、改行了。由于我们家是祖传的,打造出具有灵魂的银腰链,保留它独特的韵味,是我心里一直坚持的梦想。”“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个家族传承的工艺,我也在找突破口,开始不停地创新并坚持下来。再后来,政府相关部门也很注重传统文化,每次民俗文化活动,银链成为不可或缺的展品之一。”

“哇,真漂亮,这个银链是纯银的吗?一条多少钱?纯手工打造吗?重不重?”在一些展会现场,惠安女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客人好奇地询问,李剑铭说有的还很想试试戴一下银腰链,由于太大,总是不方便,于是他把银腰链制作成手链,没想到在展示的时候总成为最受欢迎的工艺饰品。

传统银链越来越受欢迎

女儿在不知不觉中传承

“现在传统的银链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都会打一条传统的银链作为嫁妆之一。”38岁的陈秋霞是李剑铭的妻子,18岁开始来到李家学习,从一开始不会到如今娴熟地打出一条银腰带已是小菜一碟了。“夫唱妇随吧,只要老公要做的事情,我都全力配合。”穿着惠女服饰的陈秋霞带着温婉的笑容说道。“我老婆是很传统的惠安女,勤劳、贤惠、美丽,更是我得力的助手。”一边的李剑铭满脸幸福地说道,“有了她的支持,更加坚定我传承的决心。”

如今,李剑铭与妻子依旧制作着银腰链的传统制作,忙碌时70多岁的父亲也会来帮忙一起做。而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李纯浈,只要放假回家,看着爸爸妈妈在制作银腰链,也会来打下手,在敲打银链时女儿幼嫩的小手长出气泡了。“看到我们在绕环,就会过来,我们就手把手教女儿。在我们家这个氛围中,女儿是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了。”李剑铭说,做这个传统工艺,要坚守也要创新,总是太忙了,答应带女儿去游乐场玩,好几次都没去成,感觉欠女儿太多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