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两场“生命救助” 同时同地进行

昨日在福建协和医院,两位同是23岁的青年分别捐献造血干细胞

陈婉婷(右一)

林家杰(中)

N海都记者 陈琦/文

省红十字会供图

29日上午,两位同是23岁的青年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在同一个病房,同时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血液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两位“90后”成为福建省第355、35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分别是曾奔赴抗疫一线的小身板“大白”陈婉婷,和刚刚大学毕业的乐于助人的林家杰。

陈婉婷:小身板“大白” 蕴含大能量

“我是学医的,这些流程都了解过,帮助他人远离病痛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1999年出生的陈婉婷是南平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在与别人谈及自己的职业时,她总是会露出自信的笑容。

陈婉婷告诉记者,自己在2020年的一次献血中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库,今年6月1日她接到了福建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一位血液病患者可能需要她的帮助。“我知道这匹配的概率很低,没想到自己运气这么好,这么快就配上了,当时我就回答了同意,就当是送给自己的儿童节礼物。”

8月25日上午,陈婉婷来到福建协和医院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签字仪式,当天正遇上福建协和医院派医护人员出征,支援西藏人民抗疫。看着张贴着大红横幅的援藏抗疫医疗队车辆缓缓开出医院大门,医院的其他同事夹道致敬,陈婉婷的心中十分感慨,原来她也曾多次积极响应号召,奔赴一线支援。“当时是先去了莆田仙游支援,后来我们又一路转战泉州和厦门。”陈婉婷告诉记者,一路下来,自己瘦了很多,但所幸体重还足够50公斤,不然就会影响这次的捐献了。

陈婉婷小小的身板,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她告诉记者,这段“大白”之旅不仅将她锻炼得十分“皮实”,也让她更加懂得了帮助他人的意义。

林家杰:能匹配成功 感觉太幸运了

同是1999年出生的林家杰,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应届生。2018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库。“记得当时有一位医护人员专门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作了详细介绍,我得知这样做可以帮助到他人,就选择了加入。”

林家杰告诉记者,早在几个月前,自己就和父母说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我父母当时一听就着急了,连忙问我捐献造血干细胞要不要抽骨髓,会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林家杰为了给父母解释清楚,耐心地给他们科普那些晦涩的专业名词,给他们看宣传片和科普视频,带着他们咨询了熟悉的医生,这才一点点打消了父母的顾虑。

今年2月,林家杰接到了福建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的情况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了。“当时我挺意外的,现在我们国家有超过十四亿人口,这么低的配对概率都被我撞上了,别提有多幸运了。”林家杰笑着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林家杰告诉记者,自己很少去医院,但每次去都会非常感叹,尤其是看到病床上躺着的病人是那么的脆弱无助,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也只能帮助到一个病人。“我想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库,尤其是一些接到电话却还在犹豫的人,我希望大家都能帮助那些在病床上等待帮助的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