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新生儿肚大如球,抽出许多“牛奶”!

孩子患了罕见的“先天性乳糜腹”,食物消化后的乳糜液直接漏到腹腔;日前省儿童医院采用新技术成功为其手术

N海都记者

吴臻

作为父母,有谁不喜欢自己的孩子长得胖嘟嘟的,惹人喜爱呢?但,如果孩子仅表现在一个“胖肚子”时,家长们可就要多留点心了。

日前,福建省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厦门患儿月月(化名)。因患罕见的先天性乳糜腹症,月月一出生就肚大如球,该院儿外科团队采用高新的“示踪”技术,精准定位漏口,并进行缝合修补。目前,月月已康复出院。

早产儿腹大如球 腹内抽出“牛奶”一样的腹水

“月月还是胎宝宝时,就查出患有腹腔积液。”月月的父亲陈先生说,经彩超和胎儿MRI检查,医生确定了月月体内有大量腹水。在30周时,体内的腹水深度已达到8.4cm。“孩子整个肚子鼓得跟一个球一样。”

31周时,月月早产了,体重为2.45kg。据福建省儿童医院儿外科的严磊介绍,月月出生不久,就出现发绀、呼吸急促的情况。医生为她进行了腹腔穿刺术,从腹腔里抽出来像牛奶一样的腹水。通过对腹水的化验,明确这“牛奶”为乳糜液,再结合月月的病史,很快确定了患的是“先天性乳糜腹”。

“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脂肪经过消化作用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单脂并被小肠吸收,被机体合成甘油三酯,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进入淋巴管,这就是乳糜液。”福建省儿童医院儿外科方一凡主任医师介绍,先天性乳糜腹是由于腹腔的淋巴管先天性异常,比如发育不全、狭窄、破裂等原因,导致乳糜液从淋巴管漏出至腹腔。由于乳糜液持续漏入腹腔中,淋巴管内的乳糜液会大量积蓄在腹腔内,若治疗不及时,患儿会因并发感染或营养不良而导致死亡。

纳米碳示踪精准定位 新生儿肠系膜裂孔被修补

“月月出生后,我们一直参与会诊。”医院儿外科刘明坤主治医师说,接诊后,他们再次调整药方,继续进行保守治疗。但经过1周的观察,发现保守治疗对月月病情没有明显的改善,遂制定了手术方案。

“手术的目的就是探查乳糜裂孔,常规是将腹腔内的肠管移开,在肠系膜根部寻找裂孔或者乳糜渗出的点位,将裂孔缝合结扎起来。”方一凡主任医师表示,现在有了纳米碳示踪剂,只要术中在肠系膜进行注射,就能够精准定位到乳糜渗出点。

7月27日,福建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团队成功为月月修补了肠系膜裂孔。术后2周,撤除插管,小月月开始自主饮奶,同时经彩超复查,未再出现腹水。

对此,专家提醒:如果发现宝宝肚子“大”,明显与同龄儿童不相符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检查,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现在,常规产检也经常发现胎儿腹内病变,出生后应尽快至儿童专科医院就诊,及时获得诊断及治疗。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