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陶”醉指尖 碰出“火花”

泉州青年创客施可欣在西街101文化空间里,举办手捏陶瓷公益活动,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市民体验手捏陶瓷公益活动

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部门供图

上周六,在泉州古城西街101文化空间里,受泉州文旅部门邀请,泉州青年创客施可欣在这里举办了一场手捏陶瓷公益体验活动,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参观体验。当日,她的部分作品也在此展出,融入泉州元素的《盛开》与《光之城》,让德化白瓷与现代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

手捏陶土随意尝试 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施可欣是就读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Fine art陶瓷专业的海外留学生,她一直致力于给陶瓷创作带来新的可能性。此次活动,施可欣挑选了陶瓷制作中最基础的泥坯塑形的一步,让参与者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设计和制作理想中的陶瓷器型。

在制作过程中,她介绍了瓷器的制作过程,再指导体验者在自己的陶土上随意尝试,用手的温度先温热陶土,再不断揉打塑形,捏出不同的杯形,配上不同的把手及配件,并用雕刀加以想象力创作出形态各异的独属于自己的杯器。

“陶器制作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通过这次体验,孩子们发挥奇妙的想象力,捏、揉、搓、拉泥巴时手、眼、脑并用,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制陶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培养了细心和耐心。”施可欣说道。她也希望通过一次小小的体验,能带给孩子们更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在玩与学中开拓思维。

“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将更多泉州元素融入绘画、陶艺与摄影创作中,希望以不同载体呈现,让更多人了解到泉州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认识、了解、爱上泉州,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共同加入,为泉州古城注入新鲜血液,活化传承泉州传统文化。”施可欣说道。

融合现代艺术创作 呈现德化白瓷特性

施可欣从小就喜欢各类手工活动。大学分配专业时,机缘巧合被分到了陶瓷专业,也是从这开始她真正地接触了制陶这个技艺。学习陶艺前,她就非常喜欢收集各种有趣的餐具,能制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餐具,对她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德化白瓷一直是泉州人的骄傲,通过去德化走访参观,我发现德化陶瓷目前更多的还是以日用瓷或者宗教题材的作品为主。”施可欣直言道,要将德化白瓷融合现代艺术创作,利用德化白瓷泥通透洁白的特性,将创新技法融入,创作出一组组既能反映泉州文化,又能体现德化白瓷的作品。

她最喜欢的自己的作品是今年初创作的《鲤》。这是一盏以传统花灯为灵感制作而成的陶瓷鲤鱼灯,作品摆脱了传统一件成型制作方法,一片片鳞片通过针线缝合,薄如纸翼的瓷片,体现德化瓷泥通透洁白的特性。“鲤鱼代表着泉州,象征着机遇,表达对泉州发展越来越好的期望。”

未来陶瓷创作,她将继续尝试摆脱传统制作方式,通过新颖的制作技巧呈现德化白瓷本身白、薄、透的特性。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