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何毓慧
很多妈妈都希望生下一个乖宝宝,带着省心省力。可是当宝宝总是不哭不闹异常安静时,就得当心了,因为孩子有可能得了先天性甲减。
每年的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防治出生缺陷,促进生育健康”。医生提醒,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缺一不可,父母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出生缺陷的发病率。
一月大婴儿“很乖”
查出先天性甲减
泉州男宝豆豆(化名)出生都快一个月了,可皮肤还是黄黄的,其他新生婴儿往往折腾得家长没顿好觉,他却很安静,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不哭也不闹。
奶奶觉得孙儿好乖,每天都夸豆豆懂事。可豆豆妈却发现了异常:豆豆吃奶的时候吸吮力差,常常容易被呛到,腹胀比较明显,快一个月了黄疸还没消退,而且从出生到现在,体重也没怎么增长。
前不久,豆豆妈带着孩子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令人大感意外:孩子患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接诊的林卫华副主任医师告诉豆豆妈,先天性甲减是引起婴幼儿智力低下的常见因素,这种疾病危害大,如果在生后1个月内得到及时治疗,小儿的生长发育及智力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如果治疗较晚,虽然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对于已经造成的智力损害不能逆转。幸运的是,豆豆的病情得到了及时发现并治疗,否则以后将会出现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预防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缺一不可
每年的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我国出生缺陷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儿约90万例,平均约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据了解,出生缺陷是指孩子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俗称“呆”“傻”)、聋、哑等异常。
“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缺一不可。”林卫华副主任医师表示:
一级预防
出生缺陷的预防非常重要。准妈妈们应做好孕前的一级预防,做到最佳准备,尽量减少孕前的有害暴露。一级预防需在没怀孕前进行,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保健,了解未婚双方既往家族有无遗传性的影响下一代健康的疾病,进行相应的遗传专家咨询,了解下一代发生遗传疾病的风险,甚至可以规避风险。孕前妇女要禁止近亲婚配,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孕前3个月至怀孕头3个月补充叶酸,严格控制孕期安全用药,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等。
二级预防
了解到自己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准妈妈们,要及时进行二级预防,通过孕期的筛查和产前的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减少缺陷患儿的出生。
三级预防
是指胎儿已经分娩后针对宝宝的筛查,就是采宝宝的足跟血。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障碍、蚕豆病等30种疾病及先天性听力障碍的诊断治疗,对缺陷儿童及早诊断,选择最佳的手术矫正时机,可以降低缺陷儿给家庭造成的负担。
□相关链接
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
2005年9月11日—14日,“第二届发展中国家出生缺陷和残疾国际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决定将本次会议正式召开日,即9月12日定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
自2014年起,每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以“预防出生缺陷日”为契机,在全国组织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日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优生知识、宣传惠民政策,推动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服务和政策有效落实。
□医生提醒
谨防“出生缺陷”误区
“有三个误区,父母得知道。”林卫华医生提醒道。
第一个误区:大宝正常,二宝一定也正常。实际上,第一个孩子发育正常,并不代表第二个孩子也健康,不能忽略对第二个孩子的检查。
第二个误区:超声检查“射线”对孩子有害。超声检查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第三个误区:染色体正常就不用做新生儿筛查。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等,主要还是依赖新生儿足跟血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