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有山有水有乡愁 乡村振兴热度高

2022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评价结果发布,​促进全省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比学赶超”

N新华社

海都记者 陈江燕

9月13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评价结果。在全省78个涉农县(市、区)中,福州市晋安区、松溪县、寿宁县、仙游县、顺昌县、明溪县、惠安县、云霄县、厦门市同安区、武平县位列综合排名前十(榜单详见头版)。“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去年11月首次发布。开展“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评价并发布评价结果,旨在对全省各地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和引导,有助于各县(市、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大数据分析 四个维度综合评价

“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由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评价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数据,从“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获得感”四个维度,对全省78个涉农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评价。

今年指数编制过程中,课题组广泛吸取各级干部、乡贤、群众和企业代表的建议,调整优化了“三度一感”的占比权重;通过第三方电话问卷调查方式,对去年评价结果及今年初评结果进行验证;利用电力大数据分析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家庭电气化水平、乡村生活富裕程度、乡村“空心化率”等,提升了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的权威性。

为全面反映乡村振兴建设成果,更好发挥“度量衡”和“风向标”作用,今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以中央一号文件和福建省相关重要文件为依据,新增“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智慧乡村”等乡村振兴工作新要求的关键词以及情绪关键词约500个,扩大了指数评价内涵的覆盖面及社会评价参与度。

促进“比学赶超” 先进模式全省推广

明溪县罗翠村开办“积分超市”,将村民的文明实践量化为德育积分,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惠安县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根据不同受众针对性设定培训主题,邀请各领域专家授课;寿宁县创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商会认购”模式,多渠道推进撂荒土地复垦利用,唤醒大量“沉睡”耕地;云霄县推广“稻菜轮作”模式,在大棚里种植水稻,既改良了土壤,又实现“一地双收”……

经实地调研了解,各地纷纷认为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的评价工作对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全省各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全面提高。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的评价工作还促进全省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比学赶超”。指数发布后,上榜县(市、区)成为其他县(市、区)学习的榜样,吸引各地前往先进县(市、区)调研取经。先进县(市、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可复制的创新性做法,得到推广和普及。

例如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为留守老人开设的“共享食堂”,用餐者每人每日缴纳7元便可在“共享食堂”享用一日三餐,困难户可用自家种养的蔬菜、家禽或义务劳动抵扣餐费,此举使留守老人食有所托,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能安心工作。指数发布后,综合排名第三的顺昌成为众多县市学习对象,其中际下村的“共享食堂”模式目前已在全省几十个乡村推广。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