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听,幸福来敲门……

漳州龙文区创建幸福社区,打造漳州社区治理“龙文品牌”

锦绣社区组织的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

为社区楼栋长佩戴袖章

社区为六十周岁以上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

N海都记者 曾炳光 通讯员 林聪华 杨志慧 康丽红 文/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漳州市龙文区GDP总量从118.74亿元跃增到375.89亿元,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的70%以上投向民生……实现了从“新区”到漳州城市核心区的美丽蝶变,龙文城市发展逐步走向精细化、精致化治理。

近日,龙文区创建幸福社区工作现场会召开,龙文区委书记朱真在会上分享发言,社区是城市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社会治理能否有力、有效,能否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重点就在于社区“这根针”能否巧妙有序地穿起民生服务“千条线”。

今年4月,《龙文区城市社区治理方案(2022—2024)》正式下发。《方案》针对“社区公共环境有待提升”“物业与业主矛盾化解难”“社区及干部能力水平较弱”等七大现代城市治理问题和重点,提出26条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六化”行动,探索实施“时间银行”制度、“导师帮带”机制等。

如今,龙文区在社区治理探索上,以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大能量,以智慧赋能串联线上线下便民圈,初步形成了“大社区打造示范样板、新社区推行安家乐邻、城郊区共筑幸福家园、老社区再创文明标杆、开发区产城人融合探索、安置区实践智治融合”六大类型社区治理路径,打造创建幸福社区的龙文区1.0版本。

“小社区”蕴含“大政治”,事关“大发展”,承载“大民生”,一场专门为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举办的名为“荣幸有邻”的集体生日会、一个能为辖区0到3岁婴幼儿开展发育监测和筛查项目的向日葵小屋、一个不起眼但却实用的智慧租房微信小程序……这些“微实事”看似简单,却关乎千家万户的生活。从群众的需求入手,从生活的细节着力,社区就是一个“家”,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才会大大提升。

龙文区,已经打响幸福社区治理的“龙文品牌”,一起聆听,幸福在敲门……

【社区是我家】

居民自觉管理

家风家训润物无声

步文街道锦绣社区业主王女士发现20栋一单位东梯电梯向上按键不亮,她习惯性掏出手机拍照,将其上传至“智慧芳邻”智能服务平台。当天物业完成维修,拍照上传,反馈给业主。

锦绣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司静介绍,之前业主们遇到问题都要找物业公司,物业怠于处理才会反馈投诉到社区。“智慧芳邻”服务平台将社区、业主、物业三方纳入智慧社区平台端口,建立了“发现—受理—处理—督办—反馈”闭环模式,平台还实行“六小时督办机制”,超过六小时的问题工单将推送到社区进行督办处理。而需要通过线下议事协商或部门联动解决的,由社区牵头召集相关人员到社区联调联治办公室讨论解决,最终将解决结果通过平台及社区公告栏进行线上、线下反馈。如今锦绣社区3450户的住户已经有超80%的业主习惯使用“智慧芳邻”。

家,温馨。同为步文街道,龙江社区是个年轻社区,新购房户来自五湖四海,“老中青少”均衡分布,城市“独门独户、陌生人社区”等问题尤为突出。龙江社区党支部以“家”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向居民征集、评选确定了以红色经典、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家风家训200多条,凝练成简短的对联,由社区出资统一制作,悬挂在每家每户的门口,以家训警示家人们行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龙江社区正倾力打造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社区治理“家”模式。

【有矛盾家里解决】 寻找平衡点 让社区楼栋长有话语权

“这是我们新装的零工机,社区居民可以在上面找零工。”在景山街道丽景社区的办公室一楼,一台特别的设备引起记者的注意。社区党支部书记林俊河介绍,整个龙文区就两台,另一台安放在龙文区人社局。

由于蓝田经济开发区园区进驻企业近千家,在开发区工作、居住的人口增长迅猛,开发区编制内干部不到50人,管理服务力量捉襟见肘。2020年年初,龙文区推进蓝田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增设景山街道办事处,将企业围墙外的事务交由景山街道管理。

而景山街道丽景社区所在的丽特·翼景城小区位于蓝田经济开发区内,常住人口3000余户7000余人,辖区内共有54家大中型企业,居民60%以上为企业员工。

如何打造幸福社区?相比别的社区,它们多了一个服务对象——企业,让辖区的企业感到满意、让社区的居民感到安宁,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感,林俊河认为这是社区要努力的方向。

生活在一起难免有磕碰,结合辖区特点,丽景社区将矛盾纠纷分成居民与企业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会组织之间三类,以党组织为主导,联合检察院、物业、城管、司法所、派出所等对这三类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联调联解,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丽景社区规定每月15日为“联企日”,主动上门与企业座谈交流,促进社区与企业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政策需求、动态管理等方面的无缝对接,构建“1+3+N”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企业,企业反哺社区,如今社区网格内有楼栋长21名,其中有11名是青蛙王子、大闽食品等企业管理人员,占比达50%以上。

碧湖街道的荣昌社区是个老社区,也是龙文区唯一的连续两届全国文明单位(社区)。他们也非常重视楼栋长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

让楼栋长“有所得、留得住、干得好”,荣昌社区还为楼栋长上岗举办仪式,为每位楼栋长授旗、戴袖章;在每个楼栋显眼位置悬挂楼栋长信息公示牌,不定期召开楼栋长会议,定期评选文明楼道,以强烈的仪式感引导楼栋长们在思想上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时间长了,居民发现楼栋长“管用”,反馈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楼栋长则在楼栋中更有话语权、更有存在感,楼栋长工作从居民认识向社区认同,最终向自我认可演变,“有事找楼栋长”的自治自管氛围基本初步形成。

【一起守护这个家】 365天智慧安防值守 智慧租房好帮手

“今年8月初,一位居民被楼上抛下的一个熟鸡蛋砸到,我们通过后台监控查看轨迹定位迅速找到了抛物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龙文区蓝田街道龙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晶介绍。

龙兴社区下辖的鸿浦豪园小区,是漳州市区最大的安置小区,安置来自3个街道多个建制村的拆迁户,现有居民5800多人。如何让社区治安有保障、降低盗窃案件发案率,杜绝高空抛物这一“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一直是居民们最关心的问题。

小区先后投入约900万元,建成集高空球监控、防高空抛物、雪亮工程、人脸抓拍、车辆识别等9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安防系统,后台以AR实景地图的形式显示着小区内的动态信息,人员往来异常、高空抛物等预警信息都会实时弹出提醒,形成高空、地上、地下360°三维立体智能安防一张网。其中,人脸识别和车辆识别系统可进行人脸抓拍、智能抓拍、以脸搜脸、查看轨迹等,精准识别外来陌生人和车辆,做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

朝阳街道六石社区则保留农村形态风貌,是城郊型村改社区。辖区户籍人口1530人,外来人员813人。环境差、停车难、就业难,外来人口融入难,居民归属感、认同感不强等一系列治理问题,困扰着社区发展。为破难新生,他们也励精图治闯出了城郊区治理新路子,探索“六十一心”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共解居民内心关切,疏通社区管理堵点,优化社区发展环境,推行“宜居朝阳”智慧租房微信小程序,形成“幸福社区”共同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