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朱振奋
大订单?大陷阱!这次骗子们又带来了新的“角色扮演”,冒充军警、老师等身份,通过下大订单“钓鱼”,让人防不胜防。近日,就有骗子扮演老师,谎称有大额采购,骗走泉州泉港一商家26400元。
骗子自称老师
带来大额采购
9月9日下午,在泉港区山腰街道某饮品店工作的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泉港某中学老师的电话,称要向其购买一批饮品,王女士不疑有他,就添加了这个“老师”的微信。双方在微信上谈好价格后,“老师”又借口让王女士帮忙到其指定的商家处垫资购买一批佛跳墙,再与饮品一同结账。王女士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商家”微信,向其转账26400元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王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诈骗分子的圈套。
原来,这是一起典型的采购诈骗案件,骗子首先抛出大单为诱饵,会利用商家较为信任的身份,如军人、老师等公职人员,向其抛出高额订单,让商家急于接下;随后,骗子在采购其店内商品时,会顺带指定某款其店里没有的产品,让商家帮忙采购,此时商家往往就会为保住自己店内的订单而落入圈套;当商家购买了骗子指定的商品后,便再也联系不上厂家与订购者了。最终购买了一堆“空气”。
利用受信任职业诈骗
迷惑性大须警惕
泉港警方对此类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迷惑性大、引诱性强、组织严密等特点。骗子利用受害人信任的职业来实施诈骗,受害者的心理防线放低,且诈骗剧本和话术不断升级,使得人们更容易受骗。骗子以采购大量物资为由,让商家误以为接到大单,急于“上钩”,便答应骗子附带的需求,最终上当受骗。
此外,该诈骗由多人组成,且分工明确。
警方提醒:政府机关采购物资时,会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履行相应的书面程序,绝不可能仅通过电话、微信来进行交易;遇到类似情况时须提高警惕,首先要核实对方身份真伪。交易时对于要求代购其指认商品时,要仔细甄别,若发现异常,请立即终止交易;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请第一时间向警方求助,切勿因为大订单、高利润而上当受骗。切勿为他人先行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