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海都记者采访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解密时隔近10年再次发现“昆虫界大熊猫”的故事

国内首次 7只珍稀金斑喙凤蝶 同框戴云山保护区

工作人员在树上寻找蝶卵

雌雄蝶同框极为罕见

金斑喙凤蝶也被称为“昆虫界大熊猫”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蝴蝶图片由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梦幻蝴蝶”“世界动物活化石”“昆虫界大熊猫”之称的金斑喙凤蝶,近日在德化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下子发现了7只。更难得的是,此次还拍到了平时极少露脸,被誉为“蝶中皇后”的雌性金斑喙凤蝶,而且是2只。

据悉,这么多的金斑喙凤蝶在同一时间、区域被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

昨日,海都记者采访了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教科负责人陈文伟,听他讲述发现金斑喙凤蝶的故事。

两对雌雄蝶同框极罕见

“破纪录了,7只!”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还是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首次拍到金斑喙凤蝶雌雄同框,而且还是两对4只,也是第一次同时在一个区域内观察到这么多只。

据保护区文教科科长陈文伟介绍,今年8月初,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会同泉州师范学院的蒋国芳教授、闽江学院的黄嘉龙副教授两位蝶类学家在保护区内展开蝶类观测行动时,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一处山头,意外发现了金斑喙凤蝶。

经过半个月的蹲守,他们于8月16日至19日期间,在山谷的一株10多米高,树冠达到七八米,开满白色小花的食茱萸上,发现了集中觅食的多种蝶类,每日上午9点半左右是高峰期,蝴蝶最多时达近百只。而且这些蝴蝶出现时很有秩序和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弄蝶,然后是粉蝶,接着是蛱蝶,随后而来的是其他凤蝶,金斑喙凤蝶每次都最后出现,“其中雄蝶会先到,最后才是姗姗来迟的雌蝶”。到中午1点多,这些蝴蝶大多数就会离开觅食地,飞进谷地休息、嬉戏。

在一个多月的观测行动中,观测人员多次看到并拍下了金斑喙凤蝶觅食、嬉戏的画面。最多的一天,同时观测到5雄、2雌共7只金斑喙凤蝶。而且“过去一些关于金斑喙凤蝶的文献均未提出雌、雄蝶同时访花记录,此次观测到雌、雄蝶同时访花很有意义”。

时隔近10年蝶影再现

“要有干净的水源,又要同时具备一定数量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据介绍,金斑喙凤蝶对于生存环境、条件要求极高,一般只出现在海拔1000米左右,有天然林、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溪谷的次原始森林里。所以野外生存数量非常稀少,更极少被人发现。陈文伟告诉记者,保护区内上一次观测到金斑喙凤蝶还是在2013年。

专家介绍,金斑喙凤蝶一年有两个世代,每年四五月间第一代成蝶羽化,交配产卵后,幼虫生长约一两个月后化蛹。8月份是第二代成蝶羽化、求偶产卵的季节。到9月份第二代幼虫陆续孵化成长,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成蛹过冬。

攻顶、访花、吸水、求偶交配、产卵,便是金斑喙凤蝶的一生。据了解,金斑喙凤蝶雄蝶有攻顶的习性,雄蝶在特定时间,在山顶棱线追顶,驱赶进入领域内的其他蝴蝶。8月这个世代的金斑喙凤蝶雄蝶,攻顶活动的时间大约在一两个小时,随后它们就会飞入山谷觅食、嬉戏。所以,攻顶时段就是观测金斑喙凤蝶的最佳时间。

而此次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所以一下子能观测到这么多金斑喙凤蝶,主要得益于“生态保护完好,且有大量金斑喙凤蝶寄主植物乳源木莲、深山含笑和蜜源植物树参和食茱萸”,刚好供金斑喙凤蝶吃喝玩乐的条件都具备。

茫茫山林里发现多枚幼卵

虽然稀缺珍贵,但金斑喙凤蝶也有天敌,特别是蟹蛛对它下手从来不留情。2013年时,在专项科考时就发现了被咬死的雌蝶。此次观测行动,专家团队再次发现了一只腹部被蟹蛛咬了一个洞的雄蝶。至此,戴云山保护区管理局成为我省首个同时拥有雌雄金斑喙凤蝶标本的单位。

难得的是,此次观测行动还意外发现了多枚“如同袖珍珍珠般,晶莹剔透”的金斑喙凤蝶白色幼卵,专家已经借此展开幼虫观测工作。

“一枚金斑喙凤蝶幼卵大小大约只有2毫米左右。”工作人员介绍说,发现金斑喙凤蝶难,而要在茫茫的山林里找到它们的幼卵更难,无异于大海捞针。好在金斑喙凤蝶有着专属寄主植物,它们的卵只会产在这类植物的叶片上。目前在保护区金斑喙凤蝶的繁殖栖息地内,观测专家已经发现乳源木莲与深山含笑这两种金斑喙凤蝶的专属寄主植物。工作人员还发现,金斑喙凤蝶在寄主植物产卵时,每一片叶子只产一枚卵,且两枚卵之间的间距大多超过2米。

据悉,此次戴云山保护区观测到如此多数量的金斑喙凤蝶及其幼卵,对于金斑喙凤蝶繁衍的研究以及生态、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保护区已经对该区域加强巡逻观测。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