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三“新”三推进 惠安乡村大变样

“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业(林水坤/摄)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乡村振兴看什么?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当然,最核心的自然是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否提升。

上周末,海都记者跟随惠安县“喜迎二十大 乡村振兴展新颜”采访团,感受惠安的新农人、新农村、新农旅。在三“新”的推进中,惠安乡村迎来了大变样。

新农人 又领工资又收租

农田出租,不仅能收租还有工资领,有这等好事?在惠安,这样的好事还真有!

惠安黄塘的老陈,自从去年将家里的地出租给盛丰农业公司,不但每年每亩有1500元的收入,自己还被盛丰农业聘为农机员,“租金加工资,一年收入近十万”,比起以前自己耕种,收入更高更稳定。

让老陈大开眼界的是,盛丰的规模和标准化。以前,他的地一年最多种两季,现在有了科技的助力,一年到头,地几乎都没空过,蔬菜一茬接一茬,丰产又高效。而在销售方面,对接的都是国内的餐饮龙头、生鲜商超,农产品几乎供不应求。

其实,老陈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变化来源于惠安打造的“田园综合体”、“一村一品”计划,田园连片规划,种植一场一村一特色,避免资源重复和无序竞争。打开惠安标准农业产业智慧云管理平台,哪个农场,哪片田地的种植情况一目了然,智慧平台为当地农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

巧妙的是,田园综合体还涵盖了高标准农田提升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冷链、生态水系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及研学基地,实现农业与文旅的高度融合。

新农村 住在样板小区幸福满满

在惠安,乡村振兴不仅表现在农民收入的提升上,更体现于乡村住房条件的改善。东岭镇许山头村,拥有人口5000多人,下辖东堡、西堡、北典、梁坑4个自然村,多年前是典型的脏、乱、差的乡村代表,旱厕随处可见,垃圾成堆。

去年,县里决定探索村级自住小区路径,改善乡村居住条件。作为第一个试点村,许山头村迎来了大变化。通过宅基地入股、置换、有偿回收等方式,村里解决了自住小区的用地问题,并筹集1500万元资金,建起了2幢高层套房。

为了项目顺利实施,惠安县委、县政府多部门联动,成立工作专班,从流程到资金,穿透式指导,沉浸式监督,严格把关、透明公正。最终打造了农村自住小区建设的惠安样板,让村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如今的许山头村是省级文明村、省级森林村庄、省级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还被评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新农旅 大学老师回乡卖鱼露

惠安乡村振兴的另一个“新”,是农旅结合的创新和农旅产业迎来了新生代。

2020年1月,位于小岞镇前锋村的旧水产站被改造成了惠岞三角鱼露文创馆。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地参观鱼露发酵、露天晒场,还有民俗展示,更有特色食堂可品尝风味小吃。这家知名老字号的升级,出自“渔二代”康勇坤的手笔。在这之前,他其实已经离开大海离开故乡多年,研究生毕业的他曾是江西一所大学的教师。

从外曾祖父那代起,康勇坤家的三角鱼露已经传承了上百年,康勇坤从记事起就与父亲、叔伯一起出海收购三角鱼,帮着一起腌、晒、滤,等待时间发酵出最鲜美的鱼露。

“质疑声总是有的。”2019年辞职之时,康勇坤也承受了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力,但当听到家乡要大力推动生活艺术岛建设,他那颗从小深埋在心里的种子,就生了根、发了芽,他更坚定了把三角鱼露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把家乡的特色文化宣传出去的决心。

作为第四代传人,康勇坤要做的是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升级,并将惠安文化融入其中,他最新推出的惠安特色三角鱼露伴手礼,受到了游客的好评。他的三角鱼露文创馆又让这项非遗工艺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康勇坤还经常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进行直播推广宣传,吸引了游客也提升了销量。

三年来,康勇坤不但把三角鱼露带上了快车道,还成为村里的副主任,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他说:“带着更多乡亲一起致富,推动乡村渔业、旅游业发展,这才是最大的成就。”下一步,他想打造的是集婚嫁、渔耕等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小岞民俗文化生态链。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