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寒露脚不露 食藕来养生

N海都记者 陈逸之

新华 人民日报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今日15时22分,我们将迎来寒露节气。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分别是白露和寒露,都以“露”来命名,其中有何区别?俗语中的“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以及“凉九熻三”这句福州俗语又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寒露节气。

“寒露”“白露”区别何在?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

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分别是白露和寒露,都以“露”来命名,却反映了不同的气象与物候。

从气象上看,白露是夏秋的过渡节气,此时秋老虎刚刚退去,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增大。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白露是“凉”,而寒露则是“寒”,气温更低。

从物候上看,白露和寒露的代表性物候,都以观察鸟儿的变化为主。白露节气一到,先头雁阵就往南飞去,所以白露的“一候”是“鸿雁来”,寒露“一候”是“鸿雁来宾”,多了一个“宾”字,以示先后之别。两者的“二候”,分别是“玄鸟归”和“雀入大水为蛤”,玄鸟(燕子)和黄雀也都是候鸟,一个在白露“二候”时已回南方过冬,另一个在寒露“二候”时还在枯水的河湖之滨觅食。两者的“三候”分别是“群鸟养羞(馐)”和“菊有黄华”,前者说的是各种留鸟开始存储过冬粮食,后者则揭示了在百花凋零的寒露“三候”,唯有菊花开得黄艳夺目。

勿添衣过急

防寒宜从脚上起

寒露节气至,俗语“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啥意思?有道理吗?

白露身不露,即白露时节,不赤膊露身,防凉气侵入体内;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不能再穿凉鞋、裸露双脚,以防寒从足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这说的是脚部距离心脏最远,脂肪层薄弱,保温性差。一旦受凉,很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公众可采取穿保暖性强的鞋袜、热水泡脚、按摩等方式对足部进行保暖。”

福州俗语中的“凉九熻三”又是什么意思?对于这句俗语,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表示,通俗说来,就是“春捂秋冻”。虽然寒露时节,天气开始一天天变冷,但是衣服不要一下子穿太多,要“凉”着,这样冬季不容易着凉感冒;而到了农历三月,不能立刻少穿衣,因为彼时地气仍旧寒冷,少穿衣服容易感冒,要“熻”着、穿暖和点。

不过,这样做也要因人而异。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耐寒力,但是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防止“冻”出病来。换季时候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

寒露节气

可食藕除秋燥

邱登辉介绍说,福州人在寒露节气以吃藕为养生之道,因为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吃一些清心润燥的莲藕,可以去除秋燥。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养生的功效。

莲藕木耳排骨汤:

用料:莲藕1节、木耳3至5朵、排骨6至7两、大枣5至6颗、葱姜适量。

做法:肋排切块,焯水2分钟捞出,然后与葱、姜小火煲1小时,再加入木耳和莲藕,最后放入大枣,再炖20分钟即可。这样药膳调养,助力秋冬。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