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府院合作” 优质医疗来到“家门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泉港区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办医,组建区域医联体,走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泉港区医院(医联体)已成为当地不少群众就医的首选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黄琦涵 文/图

十余年前,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是泉州泉港区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泉港区狠抓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破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瓶颈”,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办医,组建福建省首家“府院共建”的泉港区医联体,有效促进省级优质资源均衡下沉,夯实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健康答卷”。

新模式 开创省级府院联合办医先河

日前,在泉港区医院住院部,普外科主任蔡文宝医生正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结合疑难病人的病史特点、诊断依据、当前用药方案及效果进行充分辨析,为患者制定下一步个体化治疗方案,暖心的询诊让患者和家属感到非常舒心。

而十余年前,当地的老百姓不可能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当时,泉港区医院历经民营办医、市属医院托管、政府直管等多种管理模式,长期面临学科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提升缓慢。

“当时,泉港一共有两家本地的公立医院,一个是泉港区医院,一个是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2016年3月,泉港区委、区政府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反复调研、磋商和论证,决定了‘大手牵小手’的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签署了《联合办医战略协议》,共同组建了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医疗联合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派泉港区医院(医联体)院长郑炜介绍,泉港区医院搭上“医联体”的快车,打造“府院共建”新模式,开创省级医疗机构与区县级政府联合办医的先河,走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这一府院共建模式,现如今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一方面政府以协议形式确保医疗、设备、基建等大额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出骨干团队担任医联体行政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确保在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诊疗服务等体系上与省属医院接轨,通过信息化改造,让省属医院与泉港的医疗联合体在诊疗信息体系上实现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共享医疗资源。

推动分级诊疗 实现全区域资源共享

“在医联体创建之前,就普外科而言,我们日常开展常见的甲状腺、乳腺、阑尾、疝气、胃肠等手术,一般都是以开放性手术为主,现如今,普外科已常规化开展腹腔镜手术,危重患者抢救诊治水平有了更深层次提升,包括其他科室的,比如复杂高难度的脑肿瘤、脊柱等手术,我们也常规化开展。”普外科主任蔡文宝说道,通过满足百姓多样化的就医需求,让百姓不出远门,初步实现在县区一级医院完成就诊目的。

普外科的发展是过去十年泉港区卫生健康事业长足发展的一个缩影。2016年两院联合办医前,泉港区医院门急诊人次数仅为16万人次,至2021年底达41万人次,增幅达1.5倍;区域外转诊率由2016年的2.22%下降至2021年的0.4%,部分大病种实现了区域内就诊率显著提升,2016-2021年住院病人三四级手术率从7.3%上升到58.2%,医联体建设取得质的飞跃。

“未来,我们将持续从纵、横两个方向发展,纵向推动分级诊疗落实,横向实现全区域资源的共享,使医联体的服务不仅覆盖泉港,还要辐射周边地区,在此基础上,还将整合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资源,成立医疗共同体,使泉港医疗成为闽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医疗资源构成。”院长郑炜表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