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上班时间,他们是设计师、程序员、公司职员,身着职业服装穿梭在高楼间、办公室里;工余时间,他们则“变身”成为直播UP主、摄影博主、健身教练、网文作者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会在繁忙中寻找自己的春天,左手为了生活,右手享受爱好,把寻常日子过得活色生香,不仅缓解生活压力,提高个人或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能享受兴趣爱好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让它们成为人生中的另一个支点。
“带俩娃的爹”成为课代表
看直播做笔记获董宇辉点赞
“笔和手已经到位,就等董老师开金句了!”日前,网友“带俩娃的楠”发布的一则短短10秒左右的视频爆火,浏览量超445万。视频中,其在桌面上架了两部手机同步播放着新东方的直播间,手中则拿着笔,一旁还摊开一本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也正是这条视频,被董宇辉评论:“优秀了!”网友戏称:年度最佳课代表,学习委员非你莫属。
该网友上传的笔记内容里涉及诸多文学、历史等知识,而生动的插图则画了包括白居易、苏轼、左宗棠、张爱玲、张国荣等在内的众多人物及历史场景。就在董宇辉点赞的前一天,该网友的第一条名为“看完董宇辉直播后的我”的笔记视频,获点赞量超5万,浏览量也达到了200多万。
“我是从7月上旬开始做笔记的,一开始要买米,正好刷到董宇辉在讲一些文学知识,觉得特别受益,也产生了共鸣,就想用笔记记录下来。”“带俩娃的楠”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一开始,他只是单纯地记下了文字,慢慢地发现回头复习的时候比较枯燥,刚好自己喜欢绘画,就加入了插图,增加可读性和兴趣点。
“带俩娃的楠”慢慢走红之后,开始有不少其他网友留言催更,然而因为工作之余还要带娃,他只能抽空完成。“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有人可能觉得花时间看直播做笔记是浪费时间,但其实这一个月下来,孩子们在我的影响下也有不小的变化,看我在学习、记笔记,他们也会拿着绘画本在一旁画画、写字,其实是给孩子们做了个榜样。我没学过美术,也没有绘画基础,每一次的笔记还比较费时间,插图画什么要根据文字选择,我会在网上找好相关的图,再融入自己的想象,最复杂的一幅图画了四五个小时,用了两天才完成。”
都市职场剧热播
书迷说原著作者比主角还“大牌”
前一分钟,主角还在安排、布置自己的“甩锅”大计;后一分钟,戏份就直接进入了男一号其实早已识破诡计,从容应对……日前热播的都市职场剧《简言的夏冬》,通过一群秉承职业信仰与坚持的调查师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将隐藏于光鲜背后的商业欺诈一一揭露。
剧评人士表示,《简言的夏冬》受关注,更多归功于原著小说作者永城。此前一直被无数书迷称作“学霸”的永城,在某种程度上比两位主演都更“大牌”。
据永城透露,《简言的夏冬》的故事确实就源自他多年来的实操经历。在他看来,小说、职场剧取胜的关键都在于真实二字,“就是作品中既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又讲好了有趣的故事”。
“70后”的永城,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程硕士,学的专业更是被无数网友视为“高大上”的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后,永城从事的也是和剧中主角们一样的商业调查、投资风险管理等工作。《简言的夏冬》改编自他的代表作《秘密调查师》系列中的第三部。不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永城却有点“凡尔赛”:“我写小说真的只是兴趣爱好,从没想过当成终身职业。”
永城并不讳言,自己创作的人物是拆分自己或身边亲友。“所以,我会特别关注我笔下的人物在电视剧中的样子。夏冬的沉着冷静,智商超高却永不外露,让人捉摸不透,这完全符合我接触过的高级调查师的状态。剧中商业调查公司欧讯的上海部老大苏珊,她跟我之前的上司一模一样。我当时还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老板看了这部剧,一定会觉得我特意找了个人去演她。”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语文好,事实上也不好,甚至有些偏科。”永城回忆说,当然自己从事金融类咨询服务、商业调查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素材,“让我可以写出更多不一样的故事”。
游客“进阶”文物摄影师
很多人因为他爱上博物馆
近日,“动脉影”在微博分享了一个开心的消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致谢中,特别感谢了“动脉影”的每日文物分享,这位网友写道:“感谢‘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动脉影,让我得见厚重历史与轻盈快门的完美结合。于我而言,每一次走进博物馆、用相机记录文物之美时的自我满足,都源自‘动大’的启蒙。”
说起近400万粉丝的微博大V“动脉影”,关注文博的粉丝应该都很熟悉。他是用镜头重新诠释文物之美的“行摄者”,就像是文物之美的“灵魂捕手”,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动大”,说他有“一张照片带火一件文物”的能力。许多人因为看了他的照片,而爱上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发照片的’,(本职)工作与博物馆及文博圈都没有关系……”微博上,拥有近390万粉丝的博主“动脉影”置顶了这条自我介绍。2012年元旦,在武汉一家金融单位工作的黄翼和同事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了“大唐遗宝”的特展。展厅布置得很暗,灯光静静地打在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上。这些金光熠熠的宝物吸引了他。他情不自禁拍了很多照片,将这组照片发到网上作为记录,没想到受到了很多人喜欢,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因为工作的原因,黄翼有很多出差的机会,可以利用一两天的时间,去各地的博物馆里转转;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回家后抽一两个小时来修图分享。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他去了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积累了50多万张照片,这个让普通爱好者所不能及的数字背后,写满了时间、热爱、坚持。
他解释道:“博物馆是我爱好的一部分,但这个爱好,并不和其他任何爱好冲突。我也可以喜欢玩游戏,可以逛博物馆,也可以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完全不矛盾。”他说,自己做的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见证美,分享美。每天把他在博物馆里面发现的、有意思的、好看的东西分享给大家。他所希望的,是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空间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安安静静看好看图片的地方。如果有人因为他的照片走进博物馆,看看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他就觉得足够开心。
□相关链接
斜杠青年的副业人生,有理想也有陷阱
“分清主次,你的副业是别人主业”
近年来,副业正在占领职场人工作结束后的“12小时”,这项被Z世代戏称为“八小时内求生存,八小时外求发展”的产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涌入。
所谓“副业”,即是指八小时正职工作之外的兼职工作。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有超过60%的职场人开展了或计划开展副业和兼职,78%的人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在本职工作外继续兼顾副业和兼职。2021年有51.85%的职场人拥有副业,相比2011年提升33.1%。
对于Z世代而言,副业是他们人生中的另一个支点。这门由自身爱好或特长所决定的职业,不但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能在工作之外从事自己喜欢的事,进而缓解职场压力。
不过,副业远非年轻人想象般美好。记者在贴吧、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搜索时发现,不少网友纷纷感叹副业并不轻松,甚至有人吐槽“熬夜做了一晚上PPT,含泪赚到10块钱”“视频播放量好不容易做到40W,结果只进账了两杯奶茶钱”。
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分析称,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斜杠青年”的三大主因,分别是寻求额外收入、出于兴趣和自我投资与提升。年轻人为了开辟新赛道选择副业本身没错,但很多人对自己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副业并不清楚。
她表示:“尽管副业比主业更为自由,但带来的收益也远非理想中的高,更别说做好一份副业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在结束八小时工作后,继续耗费精力投入副业的经营并不容易。不少年轻人在这个阶段很可能出现‘主次不分’,最终导致主业副业都没干好的情况。如果没做好万全准备建议不要贸然开展副业,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提升能力。副业的成功同样需要经验基础,毕竟选择的副业其实也是别人的主业。”
(本版内容,来源于新华社、新京报、上游新闻、现代快报、艺旅文化旅行、@动脉影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