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文/图
草莓长出新叶、玉米开花结果、毛豆串串倒挂、柠檬挂满枝头……金秋时节,位于泉州南安市霞美镇邱钟村的黑峰家庭农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0月19日上午10点多,海都记者来到这片60亩的农场,阵阵青草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陈坤坤是这片农场的主人,与周边菜农不同的是,他是一位返乡的大学生。1986年出生的“后生家”陈坤坤,因为一份难舍难离的乡村情怀,因为一个深植心间的生态农业梦,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农村,白手起家,创办了南安黑峰家庭农场,开启了他的“新农人”奋斗之路。
带着2万元返乡创业 一路摸爬滚打
“你们来啦!走,先喝杯茶……”看到记者一行,在田里忙活的陈坤坤,热情地打招呼。戴着草帽的他,1.75米的个头,瘦削的身板,黝黑的皮肤,说起话来透着爽朗。
陈坤坤是土生土长的南安人。2008年,他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初入社会,他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一家公司开始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可是一段时间过后,他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辞掉工作,回到了家乡南安,一头扎进了“黑土地”。“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土地有割舍不下的感情。”提及回乡创业的初衷,陈坤坤说道。
辞去稳定的工作,陈坤坤带着仅剩的2万元积蓄,当起了一名“新农人”。当时,他一眼相中了家门口有水库资源的土地,便找到周边村民,将一块块土地承包了下来。
由于资金有限,他没法雇人帮忙,只好“全家总动员”,将父母都“拖下田”。“刚开始就是‘盲种’,试种各种果蔬,自产自销,亲自跑到市场摆摊卖菜,一卖就是大半年。每天起早贪黑,钱却没赚到。”看着生意没有起色,陈坤坤改变思路,投入资金,搭棚种植西瓜。
2013年,农场西瓜终于进入丰收季节,但一场强台风、强降雨,让他3年的累积在一夜之间全部归零。那一年,直接经济损失达8万多元,不仅颗粒无收,还欠下不少债。
把田间变成课堂 教孩子们“知农爱农”
面临困境,陈坤坤并没有选择放弃。2013年台风过后,陈坤坤意识到必须对农场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革。于是,他大刀阔斧地舍弃那些产出低、价格低、成本高的农作物,留下风险小、产量高、受市场欢迎的品类,并根据多年积累的市场经验尝试新品种。
也就是在那一年,陈坤坤开始尝试种植秋葵。收成之后,他经人介绍把秋葵卖到泉州,当年秋葵总共卖了20多万元。尝到甜头之后,陈坤坤把农场的地都种上了秋葵,借着秋葵的好“钱”景,农场逐渐走上了正轨。2015年,他带着秋葵走进山区,成为南安向阳乡创客之一,在向阳承包30多亩土地,将秋葵种植搞得风生水起。由于秋葵种得还不错,很多人叫他“秋葵哥”。秋冬的时候,农场会种一些草莓,有时候还搭配圣女果和水果玉米,吸引游客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前两年,农场还种了一片格桑花,吸引了许多游人。
辛苦付出有回报。如今农场占地面积60亩,先后种植过几十种瓜果蔬菜品类,经济效益可观,而且通过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旅游业发展,农场也被评为省级农场示范场。
陈坤坤还把农场打造成了田间课堂,每逢周末、假期,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农场,体验采摘乐趣、了解蔬菜的成长历程……截至目前,该农场已开展22期田间课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农爱农”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