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工人日报 扬子晚报
劳动报 新民晚报
编前:天气渐凉,火锅成为不少人的暖身“必需品”。一口煮沸的汤锅,包裹着各类食材,看似做法简便,但要想吃得健康,食材配比、汤底、蘸料等都有讲究。
近日,“火锅料理师”成为国家认定的新工种,火锅从业人员从此有了专属“身份证”,这也意味着烹制火锅有了行业规范与标准。
而除了“官方认证”的新工种,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丰富,近年来一些小众的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比如汽车音响调音师、选书师等。
近日,由重庆申报开发的“火锅料理师”作为中式烹调师职业下的新工种,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面向社会发布,中国餐饮江湖再添一高手宝座。
新职业分类大典公示稿中,对“火锅料理师”的工作进行了名词定义,特指从事火锅锅底、酱料、蘸料的制作、菜肴预制、菜品切配并具备一定餐饮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
在中国的餐饮江湖,火锅的分量不可小觑。中国烹饪协会火锅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火锅产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火锅产业销售占全国餐饮收入近三分之一。
在价格合适的前提下,火锅店受欢迎程度主要由锅底的味道决定。因此,掌握锅底调配秘诀的“火锅料理师”的需求日益增加。
据央视财经报道,正宗的火锅底料,讲究的是麻、辣、鲜、香,采用牛油、辣椒、花椒、姜、蒜、豆瓣为主要材料,再添加多种香料炒制而成。其中,光是辣椒品种的选用和搭配就大有门道。
而牛油的品质、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炒制的时长和温度,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影响火锅味道的关键因素,而这全靠厨师多年练就的“手上功夫”。鼻闻、眼观、手感,还有2个小时寸步不离地炒制,制成的底料在冷却后还将进行7天的发酵,待各种原材料味道充分释放融合,才会被端上顾客的餐桌。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中国注册营养师于仁文介绍,如今将“火锅料理师”设为专有职业,更有利于对这一行业的规范、管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知多一点
古人也爱吃火锅
火锅如此盛行,那么它是从何时出现的呢?
有学者认为,火锅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史书《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坐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放入鼎钟煮熟分食,学界许多人认为这可以视作火锅的萌芽。
有专家认为,中国火锅在明清时期进入了兴盛期。《清代档案史料从编》中记载:“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而到1796年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使用1550个火锅用来承办筵席。”
而广受青睐的鸳鸯锅、九宫格火锅,在古代也有雏形。《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记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釜”。这里的“五熟釜”就是一种内嵌隔板的铜锅,可以分隔出不同区域,实现“一锅多吃”。
火锅历经千年演变,但有一共同点,就是用火烧锅,以水导热,煮涮食物。与今天相似的涮肉火锅,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南宋石狮籍美食家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有一年冬季,林洪冒着大雪上山访友,途中抓到一只肥兔子。山中友人将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花椒等腌制,待水沸腾后下入肉片烫熟,捞起蘸酱食用。屋外白雪皑皑,屋里炉火暖融融,烫熟兔肉的过程如在仙境中撩拨云霞,简直唯美得像是艺术创作,林洪专门为这道美食取名“拨霞供”。
听听音乐 就能挣钱?
汽车也有专属“调音师”
听音乐就能挣钱?可能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在一些汽车音响店里,就有一种名为“汽车音响调音师”的工作,可以边听音乐边挣钱。
“汽车调音师”就是为车主挑选安装最适合的音响,通过声学、乐理和物理知识来调试车载音响的各个部分,以达到能够充分调动感官的最优效果。
近日,在南京一家汽车音响店内,老板何先生告诉记者,专业的汽车音响店不接补漆、贴膜和修车等业务,在南京这样规模的专业店面总共不过四五家。何先生的店里共有三名专业的汽车调音师,他们每月需要改装大约100辆汽车。
“在我看来,汽车调音师不仅仅是个服务型职业,更是一种技术型职业。”何先生说,这一行业的求职者学历也越来越高,成熟的师傅平均一个月收入在1万元。店内正在忙碌的汽车调音师小李就是武汉一所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他今年29岁,4年前,因为爱好来到这家门店担任汽车调音师的工作。“调音其实是安装汽车音响设备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成为一名好的调音师不仅需要有一定音乐敏感性,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也需要熟知汽车构造,具备好的拆装实操能力。”
今年40岁的曹俊玺是济南的一名汽车调音师。4年前,他还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因为一次汽车音响改装的经历,彻底对“汽车调音”着了迷。2018年,他从编制内裸辞转行,从一名零薪水的学徒干起,汽车构造、拆装技能、乐理、声学知识都从头学起……一年的勤学苦练后,他当上了店长,目前已为5000多辆车调过音。
曹俊玺坦言,这个行业学会简单,学精很难,目前在济南做汽车音响改装的店家有10家左右,做调音师的只有五六个。
曹俊玺告诉记者,汽车音响调音师不光要学习乐理知识、汽车机电,物理学的知识也会应用在汽车调音的各个步骤之中,“因为涉及声波反射,喇叭的位置和角度、汽车的空间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现在我通过调音一年大概能赚30万元,我打算将这份职业干到退休。”曹俊玺说道。
年收入可达百万?
揭秘新兴职业“选书师”
近年,“选书师”一词频繁进入大众视野,不少读者对这个称呼感到好奇:这个听起来有趣又新潮的职业真的存在吗?从出版社到书店书架,图书是怎样通过层层“海选”和“晋级”,最终来到读者面前的?
“我们选书的环节分为两步,一个是从出版社进行采购,另一个则是在门店进行陈列和推荐。”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告诉记者。
有趣的是,在传统书店行业中,也有一群对图书市场了如指掌的“老法师”,一本新书拿在手里翻阅片刻,就能基本判断出它的品质、受众和销量。又或者,能根据社会热点、潮流走向及时地进行图书更新上架。不过,想要成为选书的“老法师”并非易事。“就我接触过的一线营业员来说,没有十年的功力很难练就。”江利说。
而对于上海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的选书师何磊来说,有时候还需要针对特别的顾客,制订特别的选书计划——比如,为企业董事长办公室打造书房,这就需要摸索一下,什么样的书是不那么常见的,比如同样的一本柏拉图的《理想国》,如何选择合适的版本让人耳目一新?董事长办公室需要接待重要客人,该怎样做出新意让来访者有碰触书的愿望?“书我们略知一二,市场也懂得一点,相对于之前的传统职业,这个角色就比较跨界。”何磊说。
储海飞以前开过书店,现在的职业是选书师。
储海飞告诉记者,选书师不仅为书店服务,也为很多商业与公共场所提供服务。不过在国内,选书师的概念还比较新鲜,储海飞的工作常被当作是图书导购或是采购商。从2017年起,储海飞平均每年能靠选书获得约100万元的服务费,单次的服务费从最早的3000元涨到10万元以上。
2017年4月,苏州一家即将开业的融合菜餐厅找到储海飞,想设置一个阅读空间。他围绕美食、旅行、摄影等主题,选的书以图集、画册为主,偶有一些文学类的书都是不大厚,一个下午就能读完。此次合作,储海飞收到了3000元服务费,这是他第一次通过选书赚到钱。
2017年,一家知名品牌要在北京开设酒店,想在酒店内为住客提供一个阅读空间,几番辗转找到储海飞并委托他选购1万册图书。酒店开业后,去逛书店的人很多,储海飞收到了一笔丰厚的服务费。
这次合作让储海飞在行业内名声大振,项目邀约纷至沓来。储海飞意识到,真的可以把选书当成一项事业。储海飞开始重新思考选书这件事:“选书师不只是单纯地采购和推荐书籍,而是以跨行业、跨平台、多样化的形式,参与空间的营造。”2018年,他开起了自己的选书公司。
除书店和商业性的项目外,储海飞将边界拓展到了图书馆等政府公共项目方面。
近年来,温州、扬州、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相继兴建“城市书房”。阅读空间已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看,这或许会让选书服务更有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