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闽味 上一版 下一版  

古厝瑰宝隐乡间

南安霞美陈氏民居为省文保单位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董加固 文/图

在南安市霞美镇霞美村,有一排连座古大厝,长期隐藏在乡野之间,鲜为人知,它就是陈氏民居。它始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菲律宾著名侨商陈炯辽兄弟分期所建,2009年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古厝中的护厝正在进行修缮。10月20日,海都记者在古厝爱好者陈坤坤的带领下,来到古厝进行探访。

一排三座厝厝相连 气派又独特

陈氏民居位于霞美村拾柱自然村,现存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整个古厝由一排三座构成,3座建筑坐南朝北,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厝厝相连,气派又独特。

陈坤坤是土生土长的霞美人,陈氏民居就是他的儿时记忆,并伴随着他一路成长。他说,这一排连座古大厝是由菲律宾侨商陈炯辽、陈炯月兄弟于1931年起分3个时期建造的,其中五开间大厝和三开间大厝是传统闽南古大厝,分别于1931年和1941年建造;两层洋楼“炯霞别墅”建于1949年前后,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为由华侨建造,本地人都喜欢称它为“番客厝”。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在最早建立的五开间古厝,大厝门前两旁依稀可见的家训诗文,是当时陈氏先辈对子孙后代要惜福、勤俭、家族和睦的劝勉。这里也是陈炯辽兄弟回国时居住的住所。

陈氏民居构造精细、装饰精美,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美丽绝伦。

其中,三开间的构造最为精美。大厝前形象生动的“二十四孝”砖雕,四周还点缀了一圈从当时吕宋进口的马约利卡瓷砖。眼望去,门楣、门簪、石墩等处皆有精美石雕装饰,这些石雕造型各异,有历史典故、戏剧人物,更有充满南洋特色的神像雕刻。

而充满异域风情的“炯霞别墅”,上下共16间房,纹样各异的瓷砖、圆形廊柱、花园洋房,前卫的装饰在乡间田野里曾轰动一时。

护厝已启动修缮 春节前或完工

从陈氏民居的宏伟精美,足见这个家族曾经的繁华。

陈坤坤介绍,陈炯辽兄弟家境贫苦,少时前往当时的吕宋岛谋生,有了一点积蓄后,兄弟俩开始批发鸡蛋摆摊讨生活,渐渐地买卖越做越大,从卖鸡蛋发展到整个蛋类加工业,被当地人称为“鸡蛋大王”。虽然定居南洋后,陈氏兄弟因年事已高,鲜少回国,但依然心系家乡,捐资助学,修桥造路。

从纯闽南民居风格到充满异域风情的小洋楼,陈氏民居不仅见证了一个华侨家族的变迁史,更是记载了闽南传统民居“番仔楼”的演变历程。这三座连墙老宅,以别致而独特的风韵遗世于南安的乡间小道间,提醒过往的人们这里曾上演着富甲一方的故事。

时过境迁,随着陈氏后人的外搬,民居遭遇过盗挖,主厝旁边的护厝也在2018年11月的一场暴雨中被压塌。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对古厝的保护非常重视,第一时间启动修缮,并分批次进行,如今正在进行护厝修缮。记者看到,民居门口、洋楼前摆放着一根根的木头材料。

“这些材料是用于修缮坍塌的护厝的。”54岁的木作师傅苏祖遇说,几天前他们20多人来到这边施工,修缮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或许明年春节前就能完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