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说法 上一版 下一版  

花巨资克隆爱宠 值得吗?

N综合 法治日报

广州日报 潇湘晨报 新京报

编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宠物来获得情感慰藉。而在众多新兴的宠物服务中,代价最高也最具争议的便是宠物克隆。

近日,一则“北京一女子花25万成功克隆去世宠物狗”的新闻上了热搜。事件也引起了网友热议,有人表示理解,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应该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就此放手。

那么什么是宠物克隆,相关市场现状如何?宠物克隆在我国是否合法?因此产生的纠纷又如何解决?

有专家指出,对于商业化克隆动物,我国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宠物克隆并不违法。但宠物克隆带来的伦理道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花费重金克隆宠物可能带来一系列纠纷,需要关注和警惕。

为何克隆?

更持久维持亲密关系

近日,一则“女子花25万成功克隆去世宠物狗”的新闻上了热搜,据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报道,8月9日,北京一女子花25万元成功克隆自己去世的宠物狗“Rara”,爱犬去世一年后,又重新回到了她的怀抱。她忍不住抱着克隆的狗狗亲了又亲。狗狗主人说因为当时爱犬走的那一刻“心里真的实在是放不下”,所以选择了克隆。

来自广东深圳的王女士多年前收养了一只中华田园犬“逗逗”,其有一条“花舌头”。“逗逗”见证了王女士一家诸多重要时刻,后来罹患慢性肾衰竭去世。王女士在女儿的建议下选择了宠物克隆,看到克隆犬的第一眼,她就哽咽了:“这熟悉的花舌,连脚趾都一模一样,不会错,是逗逗回来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养起了宠物,为其花钱买高档口粮、服装和打疫苗等,但宠物最终都有生命结束的时刻,为了让亲密关系维持得更久,有些人会在宠物离世后选择克隆。

但宠物克隆备受争议,有人支持,认为这是感情的延续,花多少钱都值得;有人质疑,认为克隆只是复制了一个躯壳而已,并不能让已经逝去的宠物回来;还有人提出,克隆技术难以避开伦理道德及法律风险。

什么是宠物克隆?

采集过程严格 价格不菲

据提供宠物克隆服务的生物技术公司磐吉基因首席科学家赵明辉介绍,克隆技术又称无性繁殖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的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后代的过程。

“宠物主想做宠物克隆,首先要采集宠物微小的皮肤组织,采集过程需严格按照相关采样操作手册进行,最大程度避免样本污染。采集的样本要在48小时内送达基因实验室,由技术人员进行体细胞的分离、培养、核移植、克隆胚胎培育、克隆胚胎移植等一系列操作。一般在8个月内就能给客户交付一只3个月月龄的克隆猫,12个月内能交付一只3个月月龄的克隆犬。”赵明辉说。

对于很多人关心的“克隆宠物与被克隆宠物的异同”问题,赵明辉解释道,从基因水平上来说,克隆宠物更像是不同时间出生的同卵双胞胎,拥有相同的遗传物质,除了长相,性格也比较相似,但性格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会有一定差异。

《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全国宠物(犬猫)主达6844万多人,宠物狗和宠物猫总数超过1.12亿只。全国城镇宠物狗和宠物猫消费市场规模则从2020年的2065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490亿元,较2020年增长20.6%。宠物经济初具规模,宠物克隆的市场也在逐步增长。

成立于2012年的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可提供宠物克隆服务的企业之一。希诺谷的客服人员介绍,目前,克隆猫狗的价格并不相同。克隆猫的报价是25万元,现在活动价是10万元。克隆狗则根据品种报价。

花费重金

还带来一系列纠纷

花了这么多钱,克隆宠物给宠物主带来的并不都是幸福。

2020年,北京的赵女士因其爱猫病危,于当年9月28日与国内一家宠物克隆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由该公司以爱猫为供体为其克隆一只小猫。赵女士为此支付了服务费、取样费等费用合计近13万元。

1年后,克隆公司向赵女士交付了克隆猫,但赵女士一看就察觉出不对:克隆猫的性别和原来的猫居然都不一样。她还发现,克隆猫回到家后一直腹泻,带去宠物医院诊断后结果显示克隆猫感染了杯状病毒、冠状病毒以及猫支原体等,并出现腹水症状,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

“克隆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过程不为大家所熟知,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甚至医学基础才能理解。克隆宠物价格不菲,动辄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选择克隆宠物的消费者必然对其宠物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探得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才能去判断,在双方未约定清楚的方面,消费者的一些主张是否具有合理性,克隆服务提供方是否履行了适当的义务。”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坤说。

她说,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如消费者认为克隆宠物存在“质量问题”,至少初步的证明责任在消费者。如“质量问题”属于前者,则涉及同一性鉴定;如属于后者,则需要在收到克隆宠物后,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固定证据。在维权方面,除了因举证困难导致的维权难题外,因消费者保护机构对克隆宠物的陌生,对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会存在迟疑,往往会把问题的解决推向法院。

伦理道德风险

现有法律可解决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克隆不到想要的宠物外,在宠物克隆过程中,可能要使用大量供卵动物和代孕动物同时做实验,结果很有可能是同时克隆出多只一样的宠物,这些宠物如何处置在现实中做法不一。大多数克隆公司在销售协议中会与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和购买费用,如果客户不需要多出的克隆宠物,公司则会招募领养或在养殖基地饲养,但有时候这些多出的克隆宠物也可能被人道毁灭或遗弃。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解志勇认为,宠物克隆带来的伦理道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现有法律基本上能够解决可能产生的问题。

“对于多个克隆体,克隆公司是有权进行处置的,如果克隆宠物不符合与宠物主约定的相关情况,可以依照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宠物主得到克隆宠物后,觉得不符合自身预期,作出遗弃等行为,也很难认定为违法犯罪,因为宠物在法律上只属于财产,权利人具有绝对处分权;如果遗弃宠物伤人,根据民法典,原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解志勇说。

建议

谨慎选择克隆机构

签订协议规避风险

对于宠物克隆,解志勇认为,宠物的自然产生和自然消亡,本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少数人能够得到慰藉的角度看,宠物克隆可能有一定市场,但因技术、花费等很难成为大规模的社会需求,目前并不需要专门针对宠物克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人们对待克隆宠物应当更加谨慎,避免因此出现更多的流浪动物。

那么,从宠物主的角度来说,在进行宠物克隆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因宠物克隆费用较高,且宠物本身关乎宠物主的感情投入,如克隆失败,会给其心理和财产带来双重打击。”北京声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坤建议,宠物主要谨慎选择克隆机构,尽量选择口碑好、技术成熟的正规公司,如果时间、精力允许,可亲自去克隆公司的克隆场地如实验室、养育中心等考察,与技术人员、保育人员等进行充分沟通。

“尤其重要的是要签订正式的书面协议,协议中要明确约定交付的质量标准以及交付时随附的证明文件,如有鉴定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同一性认证报告、正规第三方宠物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证明等。协议中还要有具体的违约责任。克隆宠物交付时应注意核查对方交付的随附证明材料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如发现证明材料未提供的,或交付的克隆宠物有健康问题,可以拒绝接收。如接收后宠物出现健康问题,应及时去正规宠物医院就诊,留好诊断证明、病历、票据等,以便今后依法维权。”李坤提醒道。

说法

宠物克隆不违法

相关制度尚需完善

涉及克隆技术的法律规制还远未完善,留白之处甚多。现有与克隆技术相关的法律规范更多限于克隆人范畴。如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之一规定了“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明确将基因编辑、克隆的人类胚胎植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内,或者将基因编辑、克隆的动物胚胎植入人体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刑法条文语义解析,并不涉及将基因编辑、克隆的动物胚胎植入动物体内的宠物克隆。在多数国家,依行政法就已对克隆技术进行了规制,基本用不上作为“最后手段”的刑法介入。应当承认,在当下中国,针对宠物克隆的刑法规制、行政法规制与民事法规制尚未形成闭环,法律体系的完善尚待时日。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解志勇介绍,我国刑法规定,将基因编辑、克隆的人类胚胎植入人体或者动物体内,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但对商业化克隆动物,我国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从法律角度来说宠物克隆并不违法。

□相关新闻

2018年,上海女孩张玥花38万元克隆去世爱犬的事件,一时间成为网络新闻。2018年10月,陪伴张玥17年的小狗nini因肾衰竭去世,为了弥补情感缺憾,她花了38万元克隆了一只新的nini。

2019年7月,浙江温州平阳的黄雨,花了25万元将自己的猫咪“大蒜”成功克隆,这成为行业公认的国内首个商业化的克隆猫案例。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