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警法 上一版 下一版  

冒充“京东金融”客服骗术再度来袭,厦门一市民险被骗18万元,警方提醒

假客服真套路 勿轻信转账

N海都记者 蔡嘉雯

通讯员 洪恒亮

近期,不少市民群众接到了自称“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电话中,“客服”以“平台借贷服务利率超过国家标准,进行变更,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或“非学生身份使用贷款账号,会影响到个人征信”为由要求市民群众“配合处理”,最终造成市民群众资金损失。今天,厦门警方通过一起警方成功劝阻典型案例向市民群众揭秘冒充“京东金融”客服骗术的新特点和新套路。

骗子用尽手段 还推仿冒“反诈APP”

23日,厦门市民林女士拨打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向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进行咨询。“我丈夫今天早上接到一个电话后,就在好几个贷款平台申请了18万的贷款,我怀疑他可能被骗了,你们能帮我劝劝他吗?

当海沧分局海沧派出所民警到场后,民警确认张先生还真是遭遇了冒充“京东金融”客服的诈骗。

原来张先生接到一通来自广东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的“客服”。电话中,“客服”称张先生之前有在京东平台上使用过“京东白条”“京东金条”的贷款业务,现在根据国家政策,必须配合“客服”调低利率,否则会影响到个人的征信,甚至会影响子女就学等。

一开始,张先生并不太相信对方的说法,可之后对方通过微信向张先生发送一个链接,称张先生可以点击链接查看具体情况。张先生点击链接后,发现手机跳转到一个“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网页。随后,张先生按“客服”要求点击了网页上“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填写了个人的姓名、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后,发现“平台”上显示其账号状态为“异常(修复中)”,且“待处理平台”上显示的是“京东金融 银联网贷”。

同时,“客服”还让张先生通过该网页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事后证实系骗子仿冒的APP)并通过联系“在线客服”,获取到“京东金融客服”的工作证件。看到这些后,张先生彻底相信了“客服”的说辞,赶紧开始配合对方的“操作”。

妻子警惕拨反诈专线

民警及时上门劝阻

“客服”让张先生下载了一款会议软件,并进入会议模式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随后,“客服”称张先生需“先清空关联的贷款平台上的贷款额度,才能降低贷款利率”,张先生在对方的要求下在四个贷款平台上根据自己的信用额度申请了相应借款,共计近18万元。紧接着,“客服”要求张先生将18万元转到所谓银监会“对接账号”,并称银监会收到钱后会给张先生出一个证明,钱款也会原路返还到张先生的银行账号中。就在这时,林女士发现了异常,赶紧拨打了96110进行举报咨询,之后就有了民警上门预警劝阻的画面。

好在林女士和民警发现得及时,张先生贷来的18万元没有转给“银监会的对接账号”,而是还给了相应贷款平台。事后,心有余悸的张先生终于松了一口气。

厦门警方提醒,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轻信自称客服要注销校园贷款账号的电话,一旦提到“屏幕共享”“转账汇款”等字眼,务必提高警惕。此外,务必通过如“应用市场”等正规渠道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96110全国反诈劝阻专线咨询举报。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