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琦 文/图
10月31日上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中,来自泉州的外卖小哥朱诗勇和来自福州国德医院的麻醉师陈琦同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福建省第368、369例捐献者。在严峻的疫情防控中,两位90后捐献者克服万难,完成捐献,为远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祝福意义非凡、弥足珍贵。
外卖小哥朱诗勇:身影遍布各地血站
朱诗勇是福建南平人,由于工作的变动,他的生活轨迹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作为一名外卖小哥的他,无偿献血的热心身影也出现在了各地的血站里。“一开始我是在福州工作的,就经常在福州的几个献血点献血。”朱诗勇告诉记者,有次献血时他注意到桌上有一种没填过的表格,就去问护士,才知道还有中华骨髓库可以加入。
就这样,在第八次无偿献血时,朱诗勇填写了一份比往常更加详细的表格,多留了两试管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库。“那是2012年的事了,没想到十年之后终于有人与我配型成功了。”朱诗勇十分感慨。
朱诗勇告诉记者,他到了泉州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的红十字会,主动报备自己的情况。上天不负至诚人,10月27日,朱诗勇在厦门迎来了属于他和那位有缘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前签字仪式,四天后顺利完成捐献的他表示:“只要不耽误救人,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麻醉师陈琦:想多拯救一个家庭
家住福州的陈琦是一名麻醉师,他在2019年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我和我妻子都是医务工作者,经常一起去献血。”陈琦说,“后来我也在她的引领下入了库。”当被问及捐献的初心,热心的二人表示并没有多想,“能多帮一点就多帮一点”。
今年3月份,陈琦接到了福建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情况初步匹配上了,激动的他马上就和亲朋好友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我爱人非常高兴,家里其他人也很支持我,”陈琦说,“好多朋友知道后问的第一句都是‘应该会很痛吧’,我就给他们普及了捐献有关的情况,知道是从外周血采集不伤身体,他们就理解了。”
10月27日,按照计划,陈琦一大早就去做了核酸检测,为第二天入院配合造血干细胞采集做准备。可是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当日核酸检测量激增,陈琦的检测报告直到深夜都没出现。
为了不耽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间,夜里11点整,他专程打车去了24小时核酸采样点排队再做了一次核酸。“特殊时期特殊处理嘛,我就算为对方拼一把。”陈琦说。
在10月31日顺利结束捐献后,陈琦告诉记者,他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特别是有些患者还是孩子,你的一次援手,有可能就是拯救了一整个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