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口岸首次出口碳酸二甲酯

石大胜华(泉州)公司申报的1.6吨电池级碳酸二甲酯(DMC),经泉州口岸,顺利出口韩国

海关关员对福建口岸首次出口的碳酸二甲酯进行监管(颜伟哲/图)

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王凤平

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近日,经泉州海关快速验放,1批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申报的1.6吨电池级碳酸二甲酯(DMC)顺利出口韩国。这是泉州口岸,也是福建口岸首次出口新能源材料碳酸二甲酯(DMC),也是泉州海关认真落实厦门海关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六条细化措施,促进企业扩大出口的一个工作场景。

高纯度DMC

可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据悉,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低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高纯度碳酸二甲酯可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伴随新能源汽车和可移动设备的蓬勃发展,国际市场对以碳酸二甲酯(DMC)为代表的电解液溶剂市场需求量加大。

该批碳酸二甲酯系国内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生产龙头企业——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生产,项目总投资13.01亿元,将建成44万吨碳酸酯类电解液新能源材料生产线,其中一期年产碳酸二甲酯10万吨项目已于2022年2月试产成功电池级碳酸二甲酯产品。

该公司产品首次出口,填补了福建新能源材料碳酸酯类出口的空白,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了泉州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精准帮扶 预计年出口量将达1万吨

此次为石大胜华(泉州)基地投产后首次出口,由于合同约定交货期短,加之船运市场运力紧张、订舱受限的难题,企业担心无法按时出口。为此,泉州海关第一时间深入企业现场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量身定做了“点对点”、“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方案,并指导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享受关税减让红利,支持石化产品“走出去”。同时,成立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全面检查货物存放环境,逐项验核企业提交的相关单证,从源头进行安全防控。最后,针对性地制定出口查验、监管方案,在确保符合要求后对其快速予以放行,做到监管现场关员“人等货”,实现出口通关“零延时”。

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潘恒瑞介绍,该公司年内将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预计年出口量将达1万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