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州就是我的家,应该出一份力”

外籍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

阿拉丁值守在小区门口

N海都记者 林涓/文 梁展豪/图

“请出示健康码!请出示健康码!”10月31日,在福州市鼓楼区树汤路13号小区门前,47岁的阿拉丁说着带有异域口音的普通话,正在忙碌着。

记者了解到,阿拉丁来自土耳其,今年是他到福州的第27年,在他看来,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守护家园义不容辞。“这里就是我的家,应该出一份力!”他说。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阿拉丁告诉记者,一星期前,看到市民每天排队做核酸检测,热爱公益的他,便主动来到汤边社区,询问是否需要志愿者。“工作人员说,他们很需要志愿者,然后我就加入进来了!”

测温、提醒戴口罩、检查健康码……每天下午1点至2点30分、晚上7点至9点30分,居民们都能看到阿拉丁的身影出现在小区门口。“我主要是和其他志愿者做交接班,下午和晚上时段,我顶上去,让其他志愿者能够休息一会儿,也让小区能得到不间断的守护。”

阿拉丁说,他本以为做志愿者会受到家里人的阻拦,但没想到大家都十分支持。“我爱人是福州人,我们和我爱人的妈妈生活在一起。老人家每天都会提醒我们要戴好口罩、不要出去乱跑,我以为她老人家知道我去做志愿者会觉得不安全,但她却一句话都没说,没有反对我去做志愿者。我们就应该互相帮助,这也是中国人常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只要社区需要志愿者,他们就会出现

“阿拉丁非常热心,他是从事餐饮行业的,以前遇到疫情防控,会给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送餐。这次知道有工作餐后,他就给我们送来土耳其特色的面包做点心。”汤边社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只要社区需要志愿者,阿拉丁就会出现,他有时还会喊上其他的外国友人一起加入。

今年29岁,来自白俄罗斯的斯大斯就是其中一位。“我是一名老师,最近停课了,就报名参加了志愿活动,11月1日是我做志愿者的第一天。”斯大斯告诉记者,看到身边的朋友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福州人,也应该为福州出一份力”。

近日在晋安区新店镇琴亭社区疫情防控点做志愿者的Gary,同样也是阿拉丁的“公益友人”。来自英国的Gary今年49岁,2016年随同妻子回到福州生活。

由于Gary的中文不大好,起初社区的工作人员担心他不适合做志愿者,但Gary认为可以用图片和肢体语言来沟通。“前几天,我一不小心变成黄码,只好暂停工作,刚刚我已经转为绿码了,希望能够尽快回到志愿者岗位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