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文/图
最近,在美丽的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一颗“巨蛋”迅速“走红”,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颗“巨蛋”,具体位于泉州沿海大通道晋江陈埭镇水头村的外侧。据了解,这是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二期工程的鸟类监测塔,专门用于观测鸟类,前段时间刚完工。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10月31日,海都记者冒着风雨驱车到实地探访。
“巨蛋”有4层楼高,是鸟类监测塔
下午4点多,受台风“尼格”和冷空气影响,天气阴沉沉的,海风呼呼地刮着,还下起了毛毛雨。
这颗“巨蛋”并不难找,有四层楼高,显眼地竖立在海岸边,上面写有“鸟类监测塔”字眼,周边还散落着几片“蛋壳”。正在施工的刘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塔可以说全完工了,这两天做一点边角料的扫尾工程就可以了。”
距离“巨蛋”约10米处,有一个大灯塔,7层楼高。“爱鸟护鸟,人人有责,禁止猎捕鸟类、破坏鸟类栖息环境!”在大灯塔处,立着一块大大的提醒牌。牌子旁边有一块“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界桩。
尽管天气不怎么好,来自江西的曾先生,还是载着母亲和2岁的女儿,特意从石狮赶过来观赏美景。迎着海风,只见新种植的红树林连绵成片,一群白鹭不时飞翔其间,还有鱼儿在水中遨游。
漫步在园区,一条石板材铺成的步行道,沿着泉州湾“蔓延”开来,通向十来公里外的晋江大桥,步行道两旁种有成片的狗尾巴草、芙蓉菊、柳叶马鞭草等,白的、黄的、红的、绿的等颜色,“交织”出一幅绚丽的风景画。
记者注意到,步行道上的垃圾桶,全是“鸟蛋”的造型;休憩亭上,铺满了暖和的稻草,似“鸟巢”。
继续往晋江大桥方向行走是沙趣园。这里,以白色砂石为底,仙人球、仙人掌等绿植点缀在蓝色步道两边。和绿植相映成趣的,还有孩童最爱的一个个沙坑。
总投资超3亿
四大园区即将对外开放
“‘巨蛋’、灯塔所在的那片位置,是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的栖生园部分。”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负责人吴锟福告诉记者,这一片区主打鸟类科普基地,目前鸟类监测塔、观鸟屋等均已完工,明年还将继续进行后续提升,利用现有护廊打造鸟类科普长廊。
“除了栖生园,还有绿趣园、渔趣园、沙趣园。”吴锟福介绍,二期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因地制宜,打造4个园区,“今后市民可以在这里观鸟、漫步、看红树林”。
据了解,泉州市“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项目于2020年7月立项,位于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长约7.2公里,总面积5892亩,总投资约3.51亿元,2021年被纳入省重点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互花米草整治工程、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鸟类栖息地营造工程、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分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完成互花米草整治5026亩,采取红树林替代、水淹防控、人工管护三种整治方案。其中,完成红树林生态修复2912亩。鸟类栖息地修复了374亩,包括建设鸟类觅食地、水禽高潮栖息觅食区、鸟类夜间休息区等。二期工程中的海岸生态化改造工程包括硬质护岸生态改造、海岸生态防护林改造、海岸生态斑块构建。”吴锟福介绍,目前一、二期工程均已完工,正在进行管护,竣工移交后将正式对外开放。
工程建成后,泉州海岸线将再添美景,市民可以到四大园区内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