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与病毒赛跑的“追阳人”

闽侯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日夜兼程,他们向“阳”而上,坚守“疫”线从不言退

扫楼入户采样

有序开展区域核酸采样

全神贯注的检测人员

N海都记者 汤先增

通讯员 吴婧 文/图

你可能听说过追风少年,可你听说过“追阳人”吗?三年疫情,产生了这样一个新名称。他们就是揪出为祸人间的病毒、守护一方居民健康的“蒙面”英雄。

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要求,连日来,闽侯县持续开展多轮核酸检测,闽侯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再披战袍,投入全民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中。每日的奋战中,单单核酸采样项目,这群“追阳人”采集量就高达10.5万多人次。

全体医护人员向“阳”而上

“再检查一下,看看防护服的整体完整性,靴套是否扎紧防护服裤脚……”11月5日凌晨5点,闽侯县医院负责各社区、村居核酸采样点的采样队员已然集合完毕,正互相检查着装,做出发前最后的准备工作。

6点,在闽侯县各核酸采样点现场,准时到岗的“大白们”开始了一天的采样工作。“摘口罩,抬头,嘴巴张大……”采样本、装试管、消毒……看似简单的动作,每个采样人员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几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后,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为提高核酸采样工作效率,缩短群众排队等候时间,所有采样人员坚持整个采集过程不喝水、不如厕,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为每一位人员进行核酸采样。

中午,核酸采样点的采样任务顺利结束。家住甘蔗街道洽浦村的内一区护士洪梅在短暂的休息后,开始了下午的上门核酸采样工作。在得知即将开展县域内区域核酸检测的第一时间,洪梅主动请缨,承担起了整个洽浦村的核酸采样工作。考虑到高龄老人等部分人群不方便到采样点现场进行核酸采样,洪梅每天都要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奔波于分散的村居间,挨家挨户为村民提供上门采样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闽侯县医院每天有一百多名医护人员投入全民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中,采样台由原先的60余台逐步增设到如今的116台,每日采集量达10.5万多人次。

分秒必争扫楼“追阳”

在核酸采样工作中,还有这样一部分特殊的采样人员,他们日行万步,与时间赛跑,与病毒竞速。

“扫楼采样”,这是一项极度考验体力、耐力的工作。遇到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采样队员们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与口罩,一层一层地爬楼、入户,闷热潮湿、胸闷气促都是常事。以万家封控片区为例,20层的楼栋里有400多位居民需要采集核酸,一天下来,每位扫楼队员的步数都在2万左右。

来自外一科的主治医师黄永春是扫楼队的一员,他与妻子黄小殷都是闽侯县医院的医务人员。疫情发生以来,夫妻俩已经十来天没能回家,更顾不上家中九岁的孩子。“对于孩子我们感到很愧疚,但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大家都希望早日实现清零目标,打败疫情。”黄永春表示。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追阳人”外一区副护士长施肖对“追阳”采样工作的生动比喻。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混采阳性,追阳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上门入户,对混检人员进行再次采样排查,锁定阳性人员,及时斩断病毒传播链条。这也意味着,每一位追阳队队员都要随时做好与阳性样本打交道的准备,但凡有一个操作出现失误,就将直面感染风险。

昼夜待命,分秒必争,施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天没能睡过一个整觉。孩子由居家办公的丈夫妥善照顾,是施肖奋战一线最坚实的底气。

24小时不间断“锁阳”

这是一场人与病毒的赛跑,早一分钟锁定阳性人员并管控,就会避免让更多的人被感染。

厚重的隔离门、密闭的实验室、负压的环境、连续运行的检测仪器、“全副武装”的检验人员……为保障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高质高效进行,闽侯县医院PCR实验室开启了“24小时人机不停歇”的运转模式。

为有效应对疫情形势,闽侯县医院紧急从县疾控中心借调两台博乐PCR扩增仪,大大提高了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目前一天最多检测量超6000管。

实验室里,检测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从试剂的配制、核酸的提取、PCR扩增到医疗废物处置,每一项环节都精益求精,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岗位上,每一位检验人员全神贯注、24小时超负荷运转,小心谨慎地重复着上千次的操作,用过硬的技术、坚韧的毅力保证每一个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筑起了一道隔离病毒的坚实防线。

“包括来自闽侯县第二医院的支援人员、退休返聘员工在内的所有检验人员,现在都放弃了休息,全力以赴保障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高效、有序运转,大家必须争分夺秒,第一时间迎‘阳’而上,相信一定能早日打败疫情!”闽侯县医院检验科主任林祥辉动容地说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