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有这么一支抗疫志愿队伍,它由一群“妈妈”组成。队员们有的在家庭与抗疫中两头奔波,有的在家庭的支撑下,坚持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她们是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会展支援分队的队员,在“疫”线中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她们两头奔波
海都讯(记者 梁展豪 受访者供图) 10月23日,在疫情发生之初,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会展支援分队队长江楹刚满周岁的小女儿发烧,6岁的大女儿又不慎摔破了头,心疼孩子的江楹向组织报备后,带着孩子前往医院,从医院回家后,她把两个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转身又回到了岗位。
“作为队长一定要带头承担。”清晨的检测点任务是最辛苦的,作为队长的江楹总把自己检测点录入的班次排在清晨。而另一方面,清晨的时候家中宝宝还在熟睡,江楹希望尽早完成任务回家,争取更多的时间照顾家中宝宝。
而在刚接到会展检测点支援抗疫任务时,由于分工不明确,驻守检测点的队员们只能随机接受任务分配,时间长任务杂,队员都疲惫不堪。江楹归队后,跟点位负责人细化了支援队的任务安排,安排好了队员们的排班顺序,让队员们在劳逸结合的情况下高效完成了抗疫任务。
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看似仅仅维护好队伍的秩序这么简单,实际上长时间久站常常令志愿者们腿脚酸麻、腰酸背痛。支援分队队员卞玲静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作为妈妈,下班之后的她仍不休息,继续辅导孩子功课,直至孩子入睡。“我不想缺席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
由于会展核酸检测点分设黄码、绿码两个通道,常常会有父母是黄码、而孩子是绿码的家庭前来检测。为了节约检测时间,有些父母会让孩子独自排队检测,卞玲静看到后,总是主动上前询问情况,轻声地对孩子说:“你的妈妈得到其他队伍去排队了,阿姨来照顾你好吗,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阿姨说,一会妈妈做完会来找你的。”
卞玲静时常会成为排队孩子的“临时妈妈”,而这般暖心的举动也让不少孩子与父母在排队的过程中更加安心。
她们“疫”往无前
海都讯(记者 梁展豪 受访者供图) 10月23日,因疫情防控要求,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会展支援分队队员罗捷的两个女儿都开始居家上网课,对于大多数需要监督孩子学习的家长而言,这是一段“煎熬”。然而,罗捷的两个孩子不仅没有加重她的负担,还成为她抗疫工作中的一股“力量”。
“一开始也不太放心,还让我老公向单位请假,让他在家多带带孩子。”罗捷告诉记者,家人的支持使其在抗疫的道路上减少了后顾之忧,自己也在过程中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后来我发现,其实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也能做得很好,而且她们还会叮嘱我要注意防护。”
“你现在是小管长啦,后面的叔叔阿姨都是你的队员,你要带领你的队伍保持好一米距离哦!”在罗捷的鼓动下,当上管长的小朋友总是特别开心,自觉带头保持距离维持秩序,勇敢地面对医生长大嘴巴。
在支援队里,队员林达琦的宝宝今年9月底刚满两周岁。作为党员的她放弃陪伴孩子的时间,在丈夫的支持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刚开始我们请了一个保姆在家帮忙带孩子,后来我老公也居家了陪孩子,我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林达琦坦言,虽然孩子已经开始慢慢懂事,但还是会隐瞒自己参加抗疫的事情,假装是去工作。
在抗疫的工作中,为了不给家里的宝宝带来风险,林达琦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从头到脚认真地进行消杀。并且,作为妈妈,林达琦在核酸检测的信息录入中,也常常会遇到年龄较小的宝宝。“一些孩子比较好动,又缺乏防护意识,喜欢碰碰栏杆、摸摸桌子。”细心的林达琦发现后,总是随手拿起备在一旁的免洗手消毒液对孩子们说:“把手伸出来让阿姨喷一下吧……手心手背都要搓一搓。”她的周到细心也获得了不少父母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