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科技日报》
10月,“全是科技与狠活”成了最火的“梗”。这一热点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与其相关的谣言也被大肆传播,比如“代糖可以敞开吃”“只有零添加才是好酱油”。今天,就让我们逐一盘点这些“科技与狠活”,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代糖可以敞开吃?真相:大量摄入代糖同样存在健康风险
随着冬季临近,人们户外运动的时间逐渐减少。很多人开始担心热量消耗不足,便格外注重控制热量的摄入。标有“零糖”“零卡”的代糖饮料和零食,看上去似乎不含任何热量,一些人因此认为代糖是健康的,不用背负“甜蜜的负担”,可以敞开吃。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代糖也要合理食用,大量摄入同样存在健康风险。”天津市现代健康技术研究所所长郑运良表示。
资料显示,代糖是指替代性甜味剂,属于食品添加剂,其主要有三大类——天然甜味剂、糖醇和人造甜味剂。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代糖产品使用的都是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等。这类甜味剂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而是通过化学合成的。
“从能否产生能量的角度来看,代糖可被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几乎所有非营养型代糖在人体内的分解物都不含葡萄糖,且不直接参与胰岛素的分泌。因此仅从理论上来说,非营养型代糖并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郑运良表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敞开食用代糖。
“代糖的甜味具有激发食欲的作用,过量摄入后或引起腹泻,也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郑运良进一步表示,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多数科学研究结果均表明,人造甜味剂或存在致病风险。
因此,郑运良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代糖食品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含天然甜味剂的食品,比如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甜茶苷等。
“偶尔吃代糖食品或饮料是安全的,大家不必过度紧张。公众应科学地认识和食用代糖,并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郑运良说。
只有零添加才是好酱油?
真相:酱油的品质取决于多种因素
前不久,某品牌酱油“添加剂”风波,让不少消费者谈添加剂色变,很多人因此把不含添加剂作为评价酱油好坏的标准。
“这种说法不完全对。”郑运良表示,所谓零添加酱油,就是不添加任何味精、食品添加剂,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酱油。不过,酱油的品质取决于多种因素,零添加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首先,上市的酱油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郑运良介绍道,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 2717-2018)规定,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小麦粉和/或麦麸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酱油生产厂家应当具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不得使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原料生产酱油。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酱油,就达到了“及格线”,但还算不上优质。
“酱油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氯化物、总氮、总酸、还原糖等是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它们能影响酱油的品质。”郑运良介绍道,酱油的鲜味取决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的等级就越高,品质也就越好。
除此之外,郑运良提醒道,广大消费者也应对添加剂有理性的认知,不要过度迷信零添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