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周字艺 通讯员 张莉莉 受访者供图
在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宁化派出所,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民警,他被所里的同事和辖区里的居民亲切地叫做“老卢”。虽然已临近退休,但疫情发生后,除了执行常规任务,他还要参与核酸检测安保任务等,在最后一班岗的倒计时中,与疫情展开了一场必胜的较量。
一天最长工作16小时 一两万步数是家常便饭
“老卢,现在疫情核酸检测点的保卫工作需要你!”“教导员,我知道,我上!”教导员话音未落,电话那头便传来了坚定的回答。“我就先在这维持好秩序了,你们先开会,一会单独给我讲讲就好了。”教导员口中的“老卢”名叫卢芳,1962年出生的他,是宁化派出所的民警,从警至今,他已在公安岗位上工作了41个年头。
上述这段对话,发生在本轮疫情刚开始时。那天,宁化派出所接到通知,当天下午3点要开始进行全员核酸,宁化派出所的民警要执行安保任务,而那天中午,卢芳就已在工作岗位上了。
“最长的一天从早上6点开始,直接干到晚上10点,一共16个小时,就算其他的日子,差不多也要从早上到下午2点左右。”卢芳的“战场”位于苏宁广场A区,该核酸检测点位的时间长、任务重,一天的检测保卫工作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背痛,但第二天一早,他还是早早地出现在核酸点位上。一天下来,手机上所显示的一两万步数,对于卢芳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这个点位我熟悉,群众见到我更安心”
作为一名扎根社区的民警,卢芳与社区的居民建立起了深厚的联系,辖区里的每条路、每条巷子,他都十分熟悉,这也成为他面对疫情时独有的优势。
“依姆,麻烦距离拉大一点,保持‘一米线’。”对于队伍中的老年人朋友,他会用福州话与他们交流,让他们保持好安全距离,有序排队。同时,面对辖区内老年群众接收信息速度慢、容易听信流言谣言等特点,卢芳也会对他们进行细心的安抚。同时,针对老人、儿童和残疾群众行动不便、排队困难问题,他积极与社区、医务人员沟通,开设绿色通道,保障了现场秩序的平稳有序。
派出所里的同事常常劝他“多休息一会儿,别那么拼”,每每听到这些话,卢芳总说:“你们总拿退休说事,但我觉得我们都是一样的,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我先撑着,这个点位在我辖区我熟悉,群众见到我也感觉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