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洛阳镇梅岭村:

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谱写红土华章

▲梅岭党建公园,融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梅岭革命烈士纪念亭

陈金城故居,呈现梅岭村厚重历史

N海都记者 俞志村

通讯员 李欣 俞周一杰

张楚汶 刘依 文/图

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梅岭村,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村路口有陈忠烜烈士纪念亭。陈忠烜曾在梅岭村担任小学教员,1941年2月任中共闽中特委惠安特派员,1941年5月下旬受命前往莆田一带敌占区开辟抗日敌后新区,在斗争中不幸牺牲。1951年5月,人民政府追认陈忠烜同志为革命烈士。这一片红土地,见证了往昔的红色峥嵘岁月。

这是一片唱响了乡村振兴主题曲的热土。党的十九大以来,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的各级干部多次来这里考察调研,多次强调要让村民们都过上幸福生活。梅岭村党总支把上级的嘱托化作前进的动力,从红色的革命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该村如今已跨入高质量发展通道。

党的二十大闭幕之后,海都记者来到梅岭村,进农田,访党建公园,看到村民与游客一张张笑脸在秋风中绽放,一幅田园秀美、生活富裕、产业发达、生态宜人的新画面很快就刻入海都记者的记忆之中。

选好“领头雁”

筑好“战斗堡垒”

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淌,一个村民打开家里的水龙头,对海都记者说:“多干净、放心的水啊。这是王志孟书记带着村干部们干出来的。”

让村民们吃上放心自来水,是王志孟多年的心愿。王志孟去年11月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后,就开始往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与自来水公司跑,沟通开通自来水相关事宜,一年之后,就有3个自然村的村民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王志孟说,他还要继续拼命跑下去,因为还有4个自然村的村民家中没有通上自来水。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于选好领头雁,大家选王志孟是选对了。”村里的几名党员干部对记者说,“他对党忠诚,为人踏实厚道,工作上积极肯干。”

“当选了,就一定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王志孟当选后,挨家挨户找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谋划村里的发展。如今梅岭村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以“一篮子服务”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6项服务功能,拓展老人活动中心、幸福院、人防教育基地、警务室、党建公园、百姓书屋、陈金城故居、幼儿园等服务阵地,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治理能级,让广大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乡村振兴路子广

梅岭村党总支书记王志孟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法宝。在梅岭村,村民有三千多人,因为村民中石匠居多,这些石匠年收入十多万元以上很平常,所以经商的就比较少。该村的乡村振兴路子主要依靠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该村建设土壤改良展示厅、生态种植示范区、农创生态集市,开展有机农业研学旅行和林下香草种植。强化“绿色有机、食品安全”理念,以产品品质提升促进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业品牌附加值,集中力量打造高效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通过提升土壤质量、发展特色作物、保护生态环境多渠道提升生产质量。引导林下种植,提高生产效益,实现种植精品和规模化,打造农业品牌。在精品农业种植基础上,拓展产品价值,打造都市农园、亲子农园等特色农园。

王志孟说,该村充分挖掘梅岭村历史上形成的“五梅山”文化、农耕文化、惠女文化、洛阳特色文化、革命老区文化和传统民俗文化等,引进第三产业,规划建设一条长1.93公里的红色旅游观光步道。

王志孟介绍,该村激发“活力乡村”内生动力,鼓励土地流转建立生产基地,借助农业公司的渠道、信息、技术、资金、品牌优势,实现对分散小农的标准化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合作社为平台,通过集成创新,逐步形成“公司+农户”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户、合作社、企业共赢的局面。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将村民培养为职业农民,推动农业高效发展。此外,积极与高校、研究院合作,加强潜在人才资源培育。

王志孟说,该村坚持塑造“田园风光”生活意境,保持梅岭村富有传统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延续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的空间关系,保护农业开敞空间、乡村传统肌理和空间形态。杜绝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强化田园水库观光栈道建设,重塑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营造和谐共融的人地关系、人水关系,留住世外桃源式的田园乡村脉络,延续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

“党建红”融入“生态绿”

引不少游客打卡

王志孟介绍,梅岭党建公园是一处集党建文化、教育宣传、休闲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公园分为党心区、前进区和文化长廊。整个公园从空中俯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川河流山水画卷,寓意乡民在绿水青山中沐浴党的光辉。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公园具有抽象化艺术特点,以中间蜿蜒向前的石子路象征着“绿水”,同时也象征着党前进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而山坡形的草坪象征着“青山”,体现着“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整个公园满目皆是舒服的嫩绿色,让人心旷神怡,以轻松愉悦氛围,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感觉。

记者发现,整个党史文化长廊共分为26个板块,浓缩概括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智慧和生命开天辟地、继往开来、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

王志孟说,党建公园成了游客们非常喜欢参观的地方,他经常看见一些青少年在党建公园合影留念。

陈金城故居

呈现村庄厚重的历史

王志孟介绍,陈金城故居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占地面积1622平方米,故居为汉式古建筑,五间张三进宅(即面阔5间进深3间),带护厝、抬梁穿斗式木结构,硬山式屋顶,燕尾式屋脊,红砖砌墙,白花岗石墙裙。

故居的门额、门柱均未雕刻“匾号”和对联,就连厅堂、房居的部分木雕也是很简陋的,可见陈金城“以国事为重,家事为简”的思想境界。门前石埕和围墙是用花岗岩条石砌成的,石埕两边还残存着当年陈金城中举之后竖立的三对旗杆,当地仍称此大厝为“旗杆脚下”。

故居下落由门廊、天井、南北择头、角间和下房构成。下落与上落之间原由砖墙隔开,设二重大门和南北廊门。厅堂屏风原悬挂着陈金城中举的牌匾以及圣旨碑。故居在20世纪50年代已倒塌殆尽,现见到的是20世纪60年代新修的石墙木架屋瓦。故居大厅堂供奉有一幅陈金城身穿便服的画像,可让人一睹故居主人当年的风采。左边护厝的“勉斋”学馆,是陈金城在家乡执教育才的地方。

王志孟说,陈金城故居呈现出该村厚重的文化历史,吸引了不少喜欢文史的游客到这里打卡。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