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北京晚报》《新京报》
央视
一位7岁的孩子,身着汉服,摇头晃脑地学着古人的模样,一口气背诵几首古诗——这是一所线下儿童剧本杀里的场景。
一度火爆的“剧本杀”是一种角色扮演游戏,玩家们通过剧情推理、搜集证据、梳理线索完成游戏任务。随着剧本杀的火爆,“儿童剧本杀”也悄然兴起,与“成人剧本杀”不同,游戏内容更像是儿童版简易故事表演。其高昂的收费搭载各种理念,被不少商家描述为下一个投资风口。
但也有一些声音认为,儿童剧本杀其本质并非娱乐,而成了一些教培公司“巧立名目”进行课外辅导的幌子。事实究竟如何?家长们又该如何面对?
现状
昂贵的角色扮演游戏
“在游戏中得到启发,在推理中锻炼表达!”“学会高尚品德、构建自立信心”……北京一些剧本杀店面陆续开始为儿童提供专场服务。五彩缤纷的环境布置,配合着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语,看起来很是令人心动。
“每场6个小朋友,不需要孩子阅读故事情节,老师给安排角色。”朝阳区一家主打儿童剧本游戏的店面,目前有4个主题可供挑选。店员介绍,孩子们参与时会换上相应服装,按照“老师”要求扮演各自角色,过程中会有一些主题知识的讲解,最终完成任务。
记者注意到,若从费用方面来看,与成人剧本杀普遍不少于5小时、人均150至200元区间的主流票价相比,儿童剧本杀显然高出一截。多数游戏的时长控制在1至2小时以内,最长不超过4个小时,单人票价则以250至300元为主。有的店面还提供亲子剧本游戏,一大一小票价直逼400元。
浏览多款儿童剧本,记者发现较之成人剧本迷案、推理等核心,儿童剧本的含“杀”量为零,侧重于换装、听主持人讲故事、问题解决、闯关比赛等环节。例如一场“松鼠过冬”主题,就要求小朋友分为不同家族,按规则收集道具,以及抢夺对方家族道具,最终分出胜负。从这一角度来说,将儿童剧本杀描述为“角色扮演游戏”似乎更为贴切。
“可以理解,太复杂的也玩不了。”“有点像我们小时候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场景环境更沉浸了。”对于儿童剧本杀,一些家长表现出了好奇,称有机会愿意带孩子体验。已尝过鲜的家长,评价则不尽相同。
“尽量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小米妈妈曾带自己5岁和8岁的孩子体验剧本杀,店员说可以一起玩,但实际上大宝玩得很高兴,小宝就比较迷茫。在她看来,儿童剧本杀主要面向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了两三岁的差别,就会在理解表达、身体素质等方面相差巨大,店家对剧本参与年龄划分应更为细致。而现行的剧本游戏,对建议年龄通常只表述为3至6岁、7至12岁,或6岁以上、8岁以上等,过于笼统宽泛。
观察
剧本质量难令人满意
徐玮宏手里运营着三家剧本杀店面,今年暑假前夕,他将其中一家作为试点,开拓了儿童剧本杀业务。经过数月耕耘,如今开设儿童试点的店面,来玩的儿童占比约10%。出于对新业务的重视,徐玮宏常亲自上阵当主持人,组织游戏,积累了不少经验与观察。
在他看来,剧本杀最重要的应该是剧本,但在儿童剧本杀这个新兴市场里,剧本质量还远不能令人满意。“可以说目前为止,我买的本我都不喜欢,只能去改本和调整。”
由于儿童剧本杀中没有凶案等剧情,也不似成人剧本题材多样,又受儿童认知所限,往往以历史故事、生活常识作为展开背景。下半年伴随部分教培机构入局,闯关题目中又加入了算术、做手工、单词拼写、古诗词填空、归纳成语典故等内容,但从表现形式上看仍旧比较单一。“除了表现欲较强的儿童会在游戏中尽情展现,大多数儿童沦为听指挥的配角,参与感很弱。另外剧本套路化严重,常利用儿童的胜负心强调竞争、对抗,却高估了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玩着玩着情绪上头,就会闹出矛盾。”
针对这些缺陷,徐玮宏有意识地在主持时进行更改调整。例如为儿童留出表演环节,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让自己更像扮演的角色。多关注话少、内向的孩子。有意识减少分组对抗的强度,引导孩子们共同对抗主持人这个“大敌人”。
起底
教培披上“新马甲”?
今年10月上旬北京的一则流调消息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轨迹涉及悦河马家庭桌游剧本馆,引发了关于儿童剧本杀行业为“地下补习班”的传闻。传闻背后是好奇和疑问: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持续推行,儿童剧本杀究竟是教培机构消失后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另一个训练场,还是填补儿童教育空白期,为孩子提供激动人心娱乐体验的另一种体验经济?
在北京经营儿童剧本杀的廖恪表示,他们从去年开始专门经营儿童剧本杀,一些第三方机构经常联络他们,希望开发成“教育属性”更多的产品。
涌进儿童剧游市场的商家们,有的从儿童教育、教培机构转型,有的从成人剧本杀切入儿童细分市场,也有线下儿童书店为增强顾客体验而开设儿童剧本杀新项目。
而在儿童剧本杀品牌推广中,多数商家会给这一游戏赋予“知识教育”“综合素养”“提升大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等价值意义。
强调儿童剧本杀的教育属性,对重庆小新剧乐部儿童剧本杀项目负责人周彪来说,很大程度上与该项目是教培机构转型有关。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培训机构新思维孵化了新项目小新剧乐部——儿童剧本杀。据周彪介绍,目前大部分玩家仍是机构内部的学员,“也是因为如此,很多家长对此非常困惑,他们期望这个消费能像从前的培训班一样,让孩子有明确的知识收获”。
在小新剧乐部,玩家游戏的场地是新思维的教室。受场地限制,只能开展一些桌面剧本。由于机构的教研团队在“双减”后被裁员,小新剧乐部使用的儿童剧本杀剧本最初都来自购买市面上品牌发行方创作的剧本,价格为每本300元到800元。
欠缺剧本的研发团队,工作人员只能把重点放在对剧本剧情逻辑的修改和知识点添加上。
“各类桌面剧本里,都会加入教育和实践的元素。科学探秘类型的剧本可以加入物理和化学知识,辅助以科学知识小实验。文化历史类则会加入人物生平和历史典故等。”周彪总结。
山东的社区儿童书店“约读书房”则着重于“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理念。负责儿童剧本杀项目的沙之琳称,“约读书房”开设的是“名著剧本杀”,书店会在周末组织读书会,按照年级分级,由阅读老师带领着3到14岁孩子作深度阅读指导。
赋予儿童剧本杀教育意义的商家,真的能如宣传所说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并加以应用吗?前学而思大语文教师林楠(化名)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儿童剧本杀中的主持人不像教培教师对孩子的知识构架有整体把握,剧本创作团队也不像专业的教研团队可研发出完整的内容课程体系。目前看,儿童剧本杀更偏向娱乐而非教育属性,不会成为未来的教培。”林楠总结。
声音
对儿童剧本的要求
应比成年人更严格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认为,儿童剧本娱乐是在大的沉浸式娱乐中诞生的新形态,从规模等各方面来看,尚且达不到能形成行业的标准。“但对儿童剧本娱乐的要求,不论剧本创作、游戏过程,还是安全保护、应急措施,一定只会比面向成年人的更加严格。”
政策
北京:
“儿童剧本杀”
不得在节假日之外提供
在9月初发布的《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围绕新近兴起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活动,规定剧本娱乐经营者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经营服务,这对儿童剧本杀无疑提出了又一重限制与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6月底,文旅部就联合其他四家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