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名校毕业生求职当保姆藏玄机

社交平台上,高学历“家政阿姨”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家政”实为家教,违规进行学科辅导

N综合法治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

“冯女士,26岁,硕士毕业于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本科毕业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擅长英语口语和编程,国外类考试过托福100和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傅女士,24岁,普通话二甲、英语四级、日语N1,从事过多年少儿英语、少儿绘画、少儿主持培训工作,拥有高端家政师、高端母婴师、高级护理老师、高级整理收纳师证书。”

……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不少这样简历出众的求职信息,而她们的求职岗位是让人感觉不太需要高学历的家政服务。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求职者的平均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学历本科起步,精通两三门语言,手握各种证书,部分还有留学经历,各式各样的标签让人眼花缭乱。

这不禁让网友感叹道,家政行业都已经那么“卷”了吗?记者近日对此展开了调查。

现象

家政平台上

真有那么多年轻高学历保姆?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家政求职消息中,许多高学历者身上都穿着“天鹅到家”字样的工作服。但记者在“天鹅到家”APP上却并没有找到信息一致的这类家政人员。

家政平台中是否真有如此多的年轻、高学历家政人员?

北京某家政公司培训部经理王洋(化名)告诉记者,根据他10多年家政行业经历来看,本科以上学历和“90后”“00后”做家政服务的,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很少能遇到,绝大多数为40岁至50岁。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网友对这些年轻、高学历保姆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当前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88.6%来自农村,年龄结构偏大,“80后”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到20%。同时,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高、稳定性差,文化水平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仅占14.1%。

事件

清华毕业生求职保姆?

一家政公司涉嫌虚假宣传被立案

2021年5月,上海一家政公司在社交平台发布清华女毕业生求职保姆阿姨管家一事,引发热议。简历显示,该女生年龄29岁,清华大学毕业,曾做过家庭助理。后市场监管部门查明,该商业宣传中涉及的清华毕业生基本信息,包括人名、照片、薪酬、工作经历在内,均为虚构,涉事家政公司被以涉嫌虚假宣传立案调查。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孙超说,根据法律规定,虚构求职者学历、照片等信息涉嫌虚假宣传。此外,对于被盗用个人照片的当事人来说,还可能侵犯其肖像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不管是发布虚假信息的公司还是提供发布虚假信息的平台,都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可能包括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孙超认为,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广告监测制度,完善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违法广告行为;消费者和其他组织等遇到虚假宣传时,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进行举报,依法进行社会监督。

起底

违规进行学科辅导

月收费高达2.5万元

记者在“天鹅到家”极速版、“轻喜到家”、“无忧到家”等多个家政服务类APP中,以“家教”“授课”“数学”“英语”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均未显示相关商户。但在“58到家”检索时发现,有商户提供英语私教辅导,服务类型为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高考等。

打电话询问对方后得知,除了成人外,他们还可以给中小学生补习外语,一个半小时收费300元至500元。辅导老师均毕业于外国语大学,如果有其他学科补习需求,也可以帮着介绍。据介绍,这些老师有的一直从事课外辅导,有的是学校的老师,在校外做兼职。

王洋告诉记者,有些家政平台上的书法、钢琴、小提琴等课外兴趣辅导班,实际上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进行的仍是语、数、外等学科类课外辅导。

记者与社交平台上提供家政服务的一些账号进行沟通,对方表示,可以按照记者要求提供年轻、高学历的人来进行“家政服务”。这些保姆的简历虽然没有网上宣传的那么“厉害”,但辅导孩子功课还是绰绰有余的。对方还表示,为了避免被封禁查处,他们都以“家政”“成长陪伴师”等对外宣传,但主要任务还是辅导孩子功课。

据咨询,这样的家政人员收费并不便宜,一个月价格大多为15000至25000元之间。

孙超说,不可否认的是,家政从业人员中也有一部分是真正的高学历人才,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们中大多数是在“高学历家政阿姨”的头衔下,做着教辅的工作。

监管

披着“马甲”的家教

为何难以彻底清除?

记者注意到,对于家教行业“野蛮生长”的问题,监管部门已经出手。

2021年9月,为指导各地坚决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出,违反培训主体有关规定,证照不全的机构或个人,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应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披着家政外衣的家教为何难以彻底清除?

孙超认为,现实中“私人家教”进行校外学科类培训,往往采取“一对一”“住家”等形式,以“高端家政”“家庭管家”等名义为掩护,极具隐蔽性、分散性、多变性,在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等方面都很难界定。

“一方面要规范市场,对欺诈、虚假行为进行监管整治,比如针对培训机构转型的家教中介加强管理;另一方面,需从源头上减少培训需求,从这两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才能真正达到效果。”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要想从源头解决校外违规培训问题,从深层次来说还是要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