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交3万元就能“抱团养老”?骗局!

央视曝光涉老传销陷阱,提醒老年人,千万别参加这种“互助会”

N央广网 海淀检察院

如果有人告诉你,交一笔钱就可以参与“老年互助会”,不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为成员提供大病救助金,还能赚大钱,那么你要提高警惕了,这很有可能是诈骗。北京的刘阿姨交了3万元入会后,就掉进了传销陷阱。

近年来,以养老服务、养老项目等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的方式层出不穷,不仅给老年人造成了经济损失,更让他们陷入精神痛苦。近期,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起打着“老年互助会”的幌子进行涉老传销的案例,引发关注。

案情经过

鼓吹负责养老

还有百万分红

今年初,刘阿姨退休前的老同事约她到公园玩,她带着老伴儿欣然前往。到了之后,刘阿姨发现,除了老同事,还有好几个老头老太太。大家白天逛公园、拍照片,晚上一起吃饭。

席间,一徐阿姨就开始向大家滔滔不绝地介绍“老年互助会”,说是专门帮助孤寡老人的,用来保障老人的晚年生活,不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为成员提供大病救助金,还能为养老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储备资金,号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老养老,互助共赢”。

刘阿姨听后非常心动,当时就表示愿意参加,几天后,就带着老伴儿和徐阿姨再次见面。这时,徐阿姨才说,参加“老年互助会”需要每个人交3万元会费,干好了之后会有奖金。现在是第一阶段,过完年以后就能返回来2万元,如果干得好,第二阶段每个人能返20万元。到了第三阶段,新来的人足够多,那就能挣100多万呢。

涉及交费,刘阿姨也有些疑惑,便询问,怎么样算是干得好?徐阿姨说就是不断介绍其他好朋友进来,大家能一起参加会员活动,又能挣钱。互助会里还有互助金池子,如果有谁突然得了重病,还可以申请互助金救助。

刘阿姨听了后觉得很好,当场就签了字,随后就去银行给介绍人转了账。当天,刘阿姨收到了一本《新学员须知》,里面是教授刘阿姨如何选择发展新成员的“套路”。

交了钱,拿到了资料,刘阿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人意识到刘阿姨可能陷入了传销“套路”,立刻向公安机关报案。

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该案正在法院审理中。

背后隐情

谎称“老人互助会” 实为涉老传销陷阱

经过查证,这是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传销组织,以国家养老政策为名,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宣传,并且具有成熟的话术和发展人员的方式,甚至对拉新对象都有“十要十不要”的严格筛选条件,专门针对那些有退休金的本地老年人。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孔涵告诉记者,“徐阿姨”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团队的管理人员,她的盛情邀请,其实就是涉老传销陷阱。

“发现一个可能可发展对象的时候,觉得这个人不错,她就会提前把这个人的背景了解一下,她的上级和上上级等四五个人形成一个小班,叫你出来,陪你一起比如去KTV或者组织个春游、秋游这种活动。通过这样的在无形之中大家交朋友或者聊天的方式,最后给你提出来,我们现在都在参与这个,非常好,会让老年人有点防不胜防。”

孔涵告诉记者,很多老年人起初也有疑惑,但随后就一步步落入了陷阱。“这些老年人一般会觉得大家能够一起组织个活动,我交几万块钱进来,我也去介绍其他人进来,大家能够一起玩,将来我找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能拿到原来的本金,可能还能赚到钱,就一步一步陷进去。其实就是一开始没有防备,然后就掉进了这样的陷阱。”

孔涵说:“他们这种架构是非常明显的,是常规的这种1分2、2分4的发展形式,每上升一层可以返一部分钱。一开始要交几万块钱所谓的互助金或者入会费,然后每一层会拿到一些,比如他上升两层之后,可能本金就回来了,他就会慢慢排队,等着再上一层去分那些所谓的利润。”

□提醒

远离传销套路 防范“夕阳圈”诈骗

近些年,在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面前,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养老”的旗号,将魔掌伸入了“夕阳圈”,以养老服务、养老项目等为名骗取老年人钱财的方式层出不穷,该案例当中的传销组织也在悄然兴起。

不法分子打着国家养老政策的旗号,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利用所谓的“平台”“组织”,不断引诱老年人缴纳费用或者购买服务等,获取加入资格后,再去不断引诱他人参加,形成层级分明的传销组织,并以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的依据,引诱被发展人员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老年人钱财,最终不仅使得老年人人财两空,而且,像徐阿姨那样的组织者、领导者可能还会承担法律责任。

检察官提醒,除了传销类的,这几类骗老花样也要警惕,如:“打着‘以房养老’旗号对老年人实施的欺诈;夸大医疗器械等用品疗效高价卖给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假借社保工作人员名义收取保费宣称代办服务的‘缴纳养老金’诈骗;以虚假中奖名义诱骗老年人缴纳税费汇钱的‘中奖’诈骗;以公检法人员办案名义要求老年人配合打款的‘冒充公检法’诈骗;以超低价格报团旅游为幌子的‘低价旅游’诈骗;假装关爱老年人骗取钱财的假装‘温情’诈骗;假装与老人谈感情骗取钱财的‘黄昏恋’诈骗。”

因此,广大老年朋友一定要擦亮双眼,防范养老诈骗,远离传销套路,只要涉及汇款、转账、交钱的,都要特别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相信低价或者一本万利的虚假宣传,要常与亲友沟通,多听听亲属子女的主意。如果不幸受骗,应立即拨打110电话向警方报案并配合提供证据,减少损失。

□相关新闻

福建18个“智慧助老”项目

获教育部推介

海都讯(记者 罗丹凌)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关于公布“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及课程资源第三批推介名单的公告》,确定了“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26个)、优质教育培训项目(64个)和优质课程资源(166门)第三批推介名单,我省18个项目被教育部推介。

其中,“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中,厦门市思明区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的《梧村街道东坪社区“智‘汇’夕阳”近邻课堂》入选。“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中,宁德开放大学的《智慧助老 银龄无忧》等2个项目入选。“智慧助老”优质课程资源中,福建开放大学(福建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的《闽南之乡,清茶之味》等15个项目入选。

据了解,2022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教育培训项目及课程资源推介工作,在中国老年教育网(www.lnjyw.org)展示推介。截至目前已推介三批名单,我省共有53个项目被教育部推介,入选数量位居全国第五。

“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行动

助力老年人 融入数字生活

N新华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科协、中国银行、中国联通日前联合印发方案,共同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满足老年人对信息素养、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切实解决他们在高频生活场景中智能应用的现实困难,助力老年人走进数字时代、享受智慧生活。

根据方案,科普专项行动重点围绕交通出行、看病就医、金融理财、购物、就餐等高频应用场景,面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应用和金融常识,助力提升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覆盖的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服务体系,使老年人数字技能稳步提升,金融知识显著增加,防范金融和电信诈骗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方案明确,各级科协和中国银行、中国联通共同选拔一批专业人员组成师资队伍,研发通用培训教材。依托老年科技大学等平台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开展精准服务。鼓励各地围绕智能手机常用软件和高频应用场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智慧生活全媒体课程和实用微课,切实帮助老年人提升智能技术运用能力。

同时,依托有条件的科技场馆、基层网点和营业厅举办讲座、沙龙等活动,开设金融知识、智能手机应用及智慧家庭等课程,编制发放知识手册。利用网络平台等加强金融和信息通信科普资源建设和宣传推广,生产、汇集一批数字化科普资源,推出一批适老化公开课,推广一批优秀案例。

方案还提出,组建“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进乡村、进养老机构,面向老年人特别是社区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和情感支持,并鼓励亲友、村(居)委会等提供相应帮助。支持老科技工作者、老专家、老教师等志愿参与教学培训和科普活动,形成“以老带老、银龄互助”的特色模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