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文/图
在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镇仰贤社区,绿野阡陌间,隐藏着一座很“奇特”的清朝土楼。一是大门上石刻的“巽(读音xùn)来庄”,其中“庄”字多了一点;二是土楼外为土堡,里为一座古色古香的闽南古大厝(也叫红砖厝)。
这座由当地盐官林悠凤于清朝乾隆丁酉年(1777年)投建的方形土楼,又名“山美土楼”,是永春土楼的代表之作,也被称为“永春土楼”,至今245年巍然而立,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悠悠岁月,往事依稀。这座土楼深藏着哪些动人故事?11月21日,海都记者前往探访。
上黏土下花岗岩 呈“囬(回)”字形
从泉州市区出发,驱车约1个小时,在一条柏油路边上的一片绿油油田地间,我们见到了土楼巽来庄,古朴大方的木门,朴素的灰瓦。66岁的谢阿姨正在采摘芹菜,40多年前嫁过来后,就住进了土楼,一直到现在。
巽来庄坐北朝南,一共有东、西、南三个楼门。南门为正门,在石匾额上刻“巽来庄”三个大字,两侧还各刻有“乾隆丁酉”“三秋吉立”,给人醒目大方之感,在东门和西门上分别有“挹翠”、“迎春”二块石匾额。土楼与客家的其他土楼不同的是,客家的土楼通常从上到下都是土夯的,而巽来庄则是两层建筑,通高9.5米。第一层为花岗岩和卵石砌成,厚2.5米;第二层为黏土夯筑而成,厚0.8米。边墙各开有13个窗户,并置有枪眼,形成一排,如今已成了麻雀的窝。二层楼内为木构架,木板隔墙,平铺楼板。设置有回廊,可通往楼内各个房间、各个角落。整座楼的平面呈现出繁体的“囬(回)”字形。
据介绍,林家后代大部分迁居东南亚一带,如今,土楼只住着3户,80多岁的林阿伯是为数不多留下来的人。
外土楼内大厝 木构雕刻精美
土楼外观方方正正,气派非凡;土楼内部布局错落严谨,木构雕刻精美,是富有特色的闽南土楼建筑,细节处仍可窥见当年的匠心独运。
土楼里的这栋古大厝坐北朝南,迎面而来的是一堵红砖隔墙,犹如屏风,非常美观。而东西两边,分别有一堵和红砖墙相垂直的墙,说是墙,又显得简单粗糙了点,因为它是镂空的,有非常漂亮的图案,叫“六雀墙”,如今已是闽南不可多得的古迹。古厝里,到处有镂空的木制窗花,相当精致。
穿过这堵红砖镂空隔墙后,就是石板铺砌成的庭院,庭院正中是正厅,放着林家先人的牌位和遗像,两侧贴有一副对联——“巽水流芳重名九牧家声远,来龙起舞济美千秋世泽长”,大厅两侧还有两把旧长椅。这个正厅为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混合构架。它的廊柱近似梭形,配以精雕细刻的辉绿岩鼓形柱基,这是典型的清朝建筑模式。它的柱枋饰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和花鸟走兽雕刻。仔细瞧的话,这些雕刻的故事是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等民间传说。历经200多年,这些精美雕刻得以保存,显得弥足珍贵。
楼名藏玄机,为何叫“巽来庄”?
那么,“巽来庄”是如何命名的?仅是一名地方盐官的林悠凤,为何拥有如此雄厚的财力?
对此,永春县委党史研究室文史专家林联勇告诉我们,首先,可先从林悠凤的盐官和商人身份来推敲“巽来庄”的命名之由。《易·说卦》中有“巽为木,为风”的说法。“巽”为东南方。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首《南风歌》,据说是舜帝所作,歌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舜作此歌是在今山西运城,这里是中国古代池盐的重要产地。《南风歌》翻译成白话就是:暖和的南风吹来了,百姓就用不着发愁了;南风来得正是时候,百姓要发财致富了。为什么刮南风让人这么高兴,而且与财富有关呢?原来舜帝时,人们吃的盐还都是盐池水经过日照挥发后生成的自然盐。阳春时节,南风徐徐吹来,盐池开始晒盐,盐工们的收入开始增加,脸上的愁云也就一扫而光。正因为盐和南风有如此密切的关系,而林悠凤本人当过盐官,他应该了解《南风歌》的典故,所以特地以“巽来”(东南风吹来)命名,耗费自己大量心血建造土楼。所以,“巽来”二字很可能寄寓了林悠凤希望自己的布行生意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
其次,林悠凤不仅是名盐官,还是一名经营有道的布商,他建造巽来庄的大部分资金便是贩布所得。据说有一次林悠凤经营的布行遭到强盗打劫,大量布匹被抢走。林悠凤派人追赶,强盗为了逃走,沿途将抢来的布匹扔掉,许多布匹就飘挂在路边的树上。结果一二十里长的道路上,都有强盗扔掉的布匹,由此可见林悠凤经营布行的规模之大。
“庄”字为何多了一点?
而“庄”字为何多了一点?林悠凤的后人林阿伯说:“祖上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土楼公’是靠卖布发家后,才被朝廷封为盐官的,自打被迫当了盐官,他就不断亏钱。盐价官定,还有盐兵专门护盐,‘土楼公’没有任何自主权。如果他一斤盐进价一角钱,卖出去只能是八分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在大门上雕刻土楼名字时,林悠凤有意让工匠在‘庄’字上多加一点,隐含着被压迫的‘压’字之意。”
真相到底如何?已无从考究!如今,土楼已越来越受到保护和重视,进入修缮阶段,北边和东边的外墙已搭上脚手架。我们离开时,夕阳西下,那座在落日余晖映衬下的土楼,显得越发寂静而庄重。我们也期待土楼能焕发新光彩,吸引更多游客,品味精美的建筑艺术,探究深厚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