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拿出“真金白银” 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泉州围绕19个方面提出48条具体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记者从泉州市获悉,近日,泉州市出台《泉州市贯彻落实福建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推动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方案》既逐条对照省上若干措施,又结合泉州市实际进行细化、拓展,围绕19个方面,提出48条具体举措,拿出“真金白银”,彰显“真情实意”。

做优做强民营龙头企业 梯度培育中小微企业

《方案》明确,收入首次超10亿元、3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民营龙头企业,分别可获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和200万元奖励;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福建民营企业100强”企业分别可获500万元、2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可获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

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支持民企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对符合条件的“揭榜挂帅”项目给予2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民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150万元、50万元奖励。

推动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贴息支持或资金补助,市级产业龙头企业和明星梯队企业最高可获250万元补助。支持民营企业研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对获得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费补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补助;对被评定为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的装备产品,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补助。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进数字化转型

《方案》提到,支持民企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对获评国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项目,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项目,一个场景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累计最高不超过60万元;对获评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项目,一个场景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累计最高不超过30万元。

深入实施泉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等应用民企分别最高可获200万元、100万元补助。

加快民营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支持民企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对年节能量达到300吨标准煤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每吨标准煤500元的补助支持。

加快推进民间投资增长。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鼓励民企参与泉州市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能、地下水封洞库(储油)等领域项目建设;推动民营经济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梯度培育中小微商贸企业;抓好人才“港湾计划”相关惠才政策,抓细“涌泉”行动20条措施。

优化创新融资服务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方案》明确引导开展“科技贷”,建设公益性数字平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推广运用“泉州中小微企业信贷直通车”平台,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的民企发行债券融资等;鼓励“改功能、不改性质”利用土地,强化用地指标保障,鼓励“零地增资”,鼓励开发建设标准化厂房。

强化数据要素支持,积极培育一批优质的民营数据供应标杆单位和数据应用标杆单位,推动数据增值和有序流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开展企业购买知识产权保险补助,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党建+”园区邻里中心建设,将“党建+事有所办”延伸至工业园区,实现“帮办代办”,依托“闽政通”建设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

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对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福建省(含泉州市)地方标准制定主导单位的,分别给予一次性不超过10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补助;持续做实做优民营企业“党建入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促进计划,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家实现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与企业家恳谈、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等机制,为企业发展靠前服务、排忧解难;探索建立营商环境观察点、开展“点题整治”营商环境热点难点问题、警示曝光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推行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免申即享”。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