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高大强壮绿化树 为何“躺平”?

泉州市区多棵绿化树接连倒伏;原因为何,部门有何管控措施?海都记者走访了解

二十五日,淮福街一棵近六层楼高大树倾倒

兰台路两旁的绿化树已经加固防护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董加固 林良标 文/图

上周,在大雨天气中,泉州市区连续发生多起绿化树倒伏事件,其中淮福街一棵近六层楼高的小叶榕倒伏,一名电动车骑手经过时躲避不及,撞上路边店面玻璃受伤。

此事引发不少读者关注。为何看起来高大强壮的绿化树,这么容易倒伏?泉州目前种植的诸如此类易倒伏的树种有哪些,分布在哪里?对于此类树种的选用,相关部门是否有相应的种植管控措施?近日,带着诸多疑问,海都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事件 近六层楼高大树倾倒

“泉州市区有棵大树倒了,把整条路都堵了!”25日上午,海都记者接到市区泉秀街道灯州社区居民报料,淮福街东南医院门口路段有棵近六层楼高的大树倾倒,影响市民通行。

当天上午8点半,记者赶到现场时,灯洲社区安排的处置人员正将倒树锯开,因时值交通高峰期,现场一度拥堵。据目测,倒伏的小叶榕约有6层楼高,胸径约40厘米。

“还好当时很早,没什么人。”据附近店面老板介绍,清晨5点多,这棵小叶榕突然连根倒下,还将对面的另一棵行道树拦腰砸断。

记者发现,倒下的树木距居民楼仅10米左右,如果不是被另一棵树挡住,还会砸中住户阳台。记者了解到,当时一名骑电动车的市民正好路过,避让时不慎滑倒,电动车撞上了路边店铺的玻璃,骑手手部受伤。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该树扎根并不深,且根部出现腐朽。而就在前一天,市区津淮街九中门口也有一棵大树倒伏。

问题一 移植时未拆套袋?

记者从泉州市园林部门了解到,台风暴雨天气易造成树池土壤松动,树冠较大的树雨水集中受力后,根系较浅的树木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一旦风力加大,极易导致树木倒伏、树枝折断。另外,新种植的树木由于根系尚未发育生长,抓地能力差,瞬间风力加大也容易造成倒伏。当然,病虫害也是原因之一。

在上周淮福街小叶榕倒伏现场,记者发现这棵小叶榕的根部扎根比较浅,且存在腐朽现象。现场有市民质疑,是因为移植时套袋没有拿掉,导致树长不开。

泉州市园林绿化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倒伏的树木不是新移植,而是种植多年的。不管乔木是移植还是新种植的,在种植过程中都应严格按照乔木的种植规程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乔木实际情况,确保足够的立地空间和生长空间。

针对这一疑问,泉州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在该局以往组织开展的园林绿化质量安全检查过程中,确实偶尔会发现个别施工单位存在移植过程中种植袋未拆,或者拆除不够彻底的现象,这样的树木后期势必长势差且安全隐患多。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该局已加大对绿化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从近两年的日常检查来看,中心市区已基本没有连袋种植的情况。

问题二 因树木倒伏受伤怎么办?

在25日淮福街的树木倾倒事故中,一名骑手在经过时为了避让,电动车撞上了路边店面玻璃,造成手部受伤。有市民问,这样的伤害该找谁追偿?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尚民律师事务所罗平律师及北京市楷汇律师事务所韩影律师。

两位律师认为,本起事故是因树木倾倒致他人人身损害,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条规定:“因林木折断、倾倒或者果实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到本起事故中,如果确认树木的管理人是社区或园林局的,管理人如果无法举证自己不存在管理疏忽,比如事前是否及时修剪树木,事中是否检查了解存在安全隐患后设置安全标志,事后是否及时清理等,应对其过错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驾驶人自己在驾驶时未尽审慎注意而引发事故的,也可能被认定应承担一定过错责任。

问题三 园林绿化如何管理?

有市民质疑园林部门未及时到场,社区工作人员也抱怨虽然是社区管辖,但“此类事件如果园林部门处理会更专业”。那么泉州的园林绿化究竟是如何管理的?

记者从泉州市园林绿化中心了解到,目前,泉州的园林绿化养护主要由市、区两级按职责划分由园林管理部门养护管理。一些园林绿化项目则由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如各指挥部、国企、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设并管理。

原则上市级园林绿化部门负责市级公园绿地、道路红线宽度40米(含40米)以上的城市主干道道路绿地(含道路控制线内的路侧绿地)、主干道主要景观节点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街头绿地的养护管理。区级公园、居住区公园、街头绿地等公园绿地、道路红线宽度40米(不含40米)以下的城市主(次)干道道路绿地(含道路控制线内的路侧绿地)、城市支路及小街巷道路绿地、内沟河两侧防护绿地等的养护管理由区级属地管理。

其中,部分区级管养的园林绿地还下放到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等进行养护管理,管理养护主体多。

该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确实存在区级和其他部门的管养单位大多存在专业技术力量匮乏,导致绿地管养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现状 易倒树市区遍布 已采取种植管控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以来的数次降雨中,据园林部门初步统计,中心市区共造成刺桐、小叶榕、凤凰木等树木断枝30余处,刺桐、垂叶榕、黄花槐等树木倒伏28株。据介绍,榕树和刺桐树是近年来台风暴雨中常见的倒伏树种。其中榕树是因为早年多用于行道树种植,由于板根沿地表生长破坏路面,市政道路建设时均断根系是造成树木倒伏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刺桐系浅根系植物。

记者发现,泉州市区各街道大叶榕、小叶榕分布很广,量也很大。据了解,早期种这么多榕树,主要是因为榕树是适宜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生长快、绿量大、病害少。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今年制订印发了《泉州市园林绿化技术导则》,指导各县市区和相关单位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好用好植物品种。小叶榕作为直根类(板根多)树种,立地条件不足时,市城管局不再推荐使用于行道树的种植。针对新建、改造的城市道路行道树树种选择,在对送审方案进行评审和组织工程检查指导时,均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多种植冠大荫浓的常绿大乔,如香樟、秋枫、桃花心木等。对于榕属类乔木,则推荐用于公园绿地、路侧绿地等。对于市树刺桐,也推荐在路侧、公园绿地等组团或片植,以减少树木倒伏对交通和行人造成的影响。

措施 全市将排查绿化树安全隐患

上周五,记者将市区两日内的几起树木倒伏事件向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反映。

泉州市城市管理局回应称将立即组织市、区两级园林部门和相关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单位,对全市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进行全覆盖摸排,一旦发现隐患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将加强冬季树木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树木适当减负的同时,增加树势,让树木更加强壮,减少倒伏的风险。

该局相关人员表示,日常他们都有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查,督促相关园林部门组织养护单位开展隐患摸排。今年5月,该局还组织各部门开展古城区古树、大树全面摸排,对存在树穴硬化、临时搭盖挤占树木生长空间等破坏绿化的行为开展专项执法。

在当日下午的采访中,记者经过市区兰台路时,发现正在改造施工的道路两旁,一排小叶榕已经用专业铁架进行加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