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洪荣华 文/图
当前,南安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鼓足干劲、接续奋斗,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南安落地落实、开花结果,为推动南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兴城必先强产,强业的关键在于项目支撑。进入四季度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南安市重点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建设工程加速推进。
各个项目现场 涌动着你追我赶热潮
工地塔吊林立,厂房拔地而起,机器轰鸣作响……进入四季度的南安,各个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处处涌动着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热潮。
项目建设是保持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段时间以来,南安紧盯大项目、好项目,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了一批强链补链的重大产业项目,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起澎湃动能。今年国庆节前,南安举行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总投资203亿元的56个项目在众人的期盼中拉开帷幕。国庆期间,全市243个各级各类已开工在建重点项目“不打烊”,上演项目建设“加速度”。
近日,记者走进南安英都镇的五矿智慧工坊·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施工现场,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作为阀门产业名镇,英都镇素有“天下阀门一片洪”的美誉,是国内最早开始发展的阀门生产基地之一。随着该项目的落地,英都阀门产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南安市英都镇党委书记陈金颖介绍,英都镇立足实际,坚持新老两个基地为核心,打造英都腾飞的“两翼”,五矿智慧工坊·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就是其中关键“一翼”。另外“一翼”则是推进小微产业园、九牧高端定制产业园、科安阀门消防智造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开花,这一系列项目的运作,都为英都未来发展铆足后劲。
而在南安市柳城街道榕桥项目区,记者看到,一座占地135亩的物流园拔地而起,从上空鸟瞰,一栋栋巨型的仓库“镶嵌”在大地上,十分壮观。
“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正在进行联合验收工作,预计12月开始投入运营,运营初期预计可增加年纳税1200多万元。”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省级重点项目,泉州智能电商物流及冷链产业园项目包含3个单层仓库、设备物业用房、门卫、垃圾房和非机动车棚等7个单体;建设用地面积超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施工总投资1.3亿元。项目按照“绿色园区”和“智慧园区”标准进行建设,仓库将根据不同客户需求,采用自动化立体货架、自动拣选机器人等先进仓储设备,配置高效智能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实现“无人仓储”。
为全力以赴确保工程进度,工人们抢抓施工一幕,同样发生在联东U谷·南安智能制造项目、武荣大桥、洪濑大桥等项目施工现场。
出台暂行办法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工,离不开南安市不断靠前做好服务,提供全过程、全周期保障,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的有力举措。
记者从南安市重点办获悉,今年以来,南安市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结合南安实际,出台新政《南安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加强和规范当地重点项目建设管理,进一步解决重点项目在申报、要素保障、服务管理、跟踪督查等关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记者发现,暂行办法对项目筛选进行细化和优化,按照不同领域的特点,分别明确各领域纳入重点项目的投资门槛,同时每个项目明确1名市领导挂钩、1个主管部门管理、1个责任单位负责,形成“1+1+1”的统一领导、自下而上的分级负责、综合协调的议事格局,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建立涵盖项目论证评审、审批服务、推进管理、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服务链条化管理闭环式推进机制,打造“前期代办”+“模拟审批”的精准组合拳,构建简化、快速、优质、高效的项目审核审批新机制,实现全过程服务链条化闭环管理,切实解决项目前期手续和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分级调度。”南安市重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暂行办法明确重点项目常态化分级调度机制,及时掌握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既注重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配合,又强调纵向的汇报对接,多方联动、多管齐下,分级协调推进,实现调度体系高效运转。此外,暂行办法在进一步完善三级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强化督导问责,建立通报机制、问责机制、退出机制,建立健全了问题快速协调处理机制,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反馈问题,高效解决问题,促进项目管理、服务规范化。
该负责人表示,暂行办法通过明确责任分工、优化项目申报、强力协调调度、完善机制闭环、强化要素保障等,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南安全面落实强产兴城提供有力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