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我国第43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该项目包括福建的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就有来自咱厝的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
技艺精湛、独特 包括三大部分
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和茶类最齐全的省份,也是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是我国六大茶类中一项复杂、精湛、独特的制茶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了解到,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采摘工艺方面,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一年可采4~5季,一般以人工手采,采摘标准为嫩梢芽叶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二三叶。初制工艺分为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10道工序;精制工艺流程有6道工序,分别为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
初制工艺最难、最核心的是做青(摇青、凉青),既要密切感知茶青颜色、香气、柔韧度的变化,又要细致感受气温、湿度变化,两者综合来调整摇青的力度、次数、时间。每次摇(摊)青,包括“摇”和“凉”两部分,多次交替进行,茶青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奇特现象,形成铁观音独特的色、香、韵。
此外,独特的气候环境,“天、地、人、种”完美结合的生产制作体系,也让安溪铁观音为世界茶人所喜爱。
注重传承与推广 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记者获悉,安溪县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截至目前,安溪现有铁观音制作技艺各级非遗传承人238人,引导成立21个安溪铁观音大师工作室和技艺传习所,为茶产业发展培育292人市级高层次人才。
通过开展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培育工程,举办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评选15名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8名安溪铁观音大师、26名安溪铁观音名匠。
同时,安溪县鼓励非遗传承进校园,现有茶叶制作高级工程师、县级非遗传承人在安溪茶学院建设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安溪铁观音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李金登在安溪茶业职业学校建设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等,并遴选20名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到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等院校担任校外导师。
此外,2022年5月,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