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文辉/文
郭浩奇/图 实习生 兰瑾
狭窄的房门容不下轮椅进出,没扶手的洗手间带来如厕困难……在居家生活中,健全人习以为常的简单事,却是许多残疾人难以逾越的“障碍”。
今天是第31个“国际残疾人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大力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昨日,记者走进两户家庭,看看无障碍改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无障碍坡道加护栏 一路通到家门口
昨日,海都记者来到福州晋安大景城小区。今年60岁的小区居民陈先生,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轮椅坡道上“新装备”的妙用:只见他双手分别握住左右两侧的栏杆,稍稍使力,便轻松地将自己沿着轮椅坡道一路送至大门前。
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家住在一楼,夫妇俩出行都要依靠轮椅。6年前他们搬进小区时,为了方便出行,把楼梯改造成了坡道,但是上下还是很吃力。
上个月,晋安区残联根据他们夫妇的身体状况和房屋状况,量身设计了无障碍改造方案。“自从安装防护栏后,日常出入既方便又安全。”陈先生笑着说。
改造方案包括对屋内外的地面进行平整、对门槛进行坡化处理。原来阳台和室内地板高差约有3.5厘米,进出一不小心就连人带轮椅后翻,常需要两人一起进出晒衣服。做了坡化处理后,妻子杨女士说:“现在我自己就能轻松晒衣服了。”
细节方面的考量不止于此。此次改造还根据轮椅的尺寸,将所有房门扩宽至75厘米,方便轮椅进出,“就不会像以前一样经常刮伤、碰伤了。”陈先生说。
可升降淋浴器+洗浴椅 畅快“洗刷刷”
除了出行,如厕、沐浴等对不少残疾人来说,也是一道难题。
记者在陈先生家看到,为了方便他们自行如厕、沐浴,卫生间内加装了可升降的淋浴器,还有方便洗浴的洗浴椅。
同样的改造,也发生在鼓山镇茶会解困小区居民李先生的家中。李先生身患小儿麻痹症,行走、站立十分困难,沐浴成了他日常生活里的一道难关。
今年6月,晋安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上门,对他家的卫生间进行“量体裁衣”式改造——置换高度不足的马桶,安装了扶手、升降淋浴器、洗浴椅等,只有2平方米的卫生间里,处处显露改造的用心和细心。
“从申请到改造完成,前后只花了10天,”李先生笑言,“现在洗澡轻松多了。”
改造如何申请?
据晋安区残联就业中心徐主任介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项目根据需要适时更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选择各自适用的改造项目。申请人可在线上登录“福建省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提交残疾人证照片,选择改造项目,并上传相应改造前照片。线下申请则应持残疾人证、改造前照片,到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或县(市、区)残联确定的受理窗口申请。每年6月30日前申请的纳入当年度改造实施计划,6月30日后申请的原则上纳入下一年度改造实施计划。
如何施工?
在经过审核审批后,可由申请人自行安排施工,也可由各级残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协议机构组织施工。委托第三方协议机构组织实施的,改造补贴资金可按实际承接的总资金统筹使用,不受单户、单项补贴标准限制。
补贴如何发放?
完成改造后,申请人或第三方协议机构应对残疾人家中改造后的部位进行拍照上传至“福建省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验收通过的,残联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至申请人或协议服务机构的银行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