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柯铭鼎 文/图) 连日来,在泉州市泉港区惠屿海域,600多万只“南下越冬”的鲍鱼陆续从山东荣成运抵。2018年开始,泉港区惠屿村就与山东荣成合作开展鲍鱼“南北对调”养殖方式。
近日,记者在惠屿村养殖户高美锋的一艘船上见到,6000多笼从山东搬来的鲍鱼刚刚抵达不久,高美锋请了60多人要一直忙活到天黑,才能把这些鲍鱼卸完。“山东冬季冷,鲍鱼要往南方搬,这些鲍鱼是今年4月拉上去的,现在又从山东装船行至惠屿,花了4天4夜。”高美锋说,他们从上个月开始就陆陆续续地卸鲍鱼,有一部分用船运来,有一部分则是用车,整批600多万只鲍鱼,需要卸到月底。
泉港惠屿岛西南侧海域平均水深10米以上,水质达2类以上。优质的养殖环境,吸引了养殖户养殖鲍鱼。高美锋告诉记者,他养的皇金鲍,是去年2月抓的,养殖总量差不多是10万笼。皇金鲍生产速度快,肉质好,出肉率高。他们会卖掉一部分,剩下的明年全部往山东再度夏。
鲍鱼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适合的生长水温在16至22摄氏度之间。
每年四五月春夏之交,南方海水温度升高,鲍鱼到北方海域“避暑”,到了11月秋冬之际,再回来“过冬”。这种“候鸟式”养殖方式,既能提高鲍鱼的生长速度、提升品质,又规避因气温变化造成鲍鱼死亡的风险,同时满足南、北两地鲍鱼市场需求,确保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