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杨江参
通讯员 陈鑫炜
柯琳琳 李峰溪 文/图
为加强低碳社会建设,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推动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其中,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是我国区域低碳发展试点示范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之一。
今年,南安市罗东镇银河新城社区和翔云镇沙溪村被泉州市确定为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对象。眼下,这两个村(社区)正在努力创建低碳社区,建设内容包括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能源、交通、生活等方面,通过低碳社区建设,逐步引导居民培养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低碳生活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12月14日,记者从南安获悉,加上去年确定的柳城街道金街社区、码头镇诗南村,目前南安已有4个低碳社区试点。今年以来,南安按照试点建设要求,因地制宜,指导试点创建单位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低碳社区试点单位将低碳设施和运营融入社区规划、建设、管理,通过共驻共建等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志愿者服务,宣传和推广低碳文化生活方式,营造低碳生活氛围,搞活社区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翔云镇沙溪村】 借力水电 “碳”索绿色发展新路
近日,记者在南安市翔云镇沙溪村看到,老年活动中心旁堆放着各种建筑材料,一边还停放着等待施工的挖掘机和工程车。放眼望去,崭新的休闲步道已基本完工,之前的“断头路”已经接上。
南安市翔云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整治老年活动中心周边人居环境,沙溪村投入超90万元,建设包含休闲步道铺设、凉亭建造、路灯亮化、河道清淤等项目,这些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丰富沙溪村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
在沙溪村,类似的便民举措还有很多。今年以来,沙溪村通过低碳宣传引导,10余户村民自发捐献旧房、旱厕150多平方米,拆除鸡圈、鸭圈等建筑物13处,进行绿化和人居环境改造;投入15.8万元对全村105盏接电路灯进行太阳能路灯改造,解决接电路灯安全隐患多、用电量大的问题,有效减少用电;完成沙溪一级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电站平均每年可发电约80万千瓦时,增加村财创收20万元左右,借力水电和风电项目,“碳”索绿色发展新路,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除了推进项目建设,沙溪村还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一支由镇村干部、低碳志愿者组成的环境治理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开展垃圾清洁行动,有效减轻云顶山“走红”之后带来的垃圾污染问题;通过村民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两代表一委员”联络室等多种途径向村民宣传低碳知识;结合世界环境日,在沙溪教学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班会课形式向学生群体开展低碳教育,培养低碳意识;通过设立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理念宣传,同时组织低碳志愿者,将培训与活动推广相结合,开展多种多样的低碳环保主题活动。
【银河新城社区】
软硬兼修 打造宜人宜居家园
走进南安市罗东镇银河新城社区,入目可见的是整洁的环境。草坪上,小草郁郁葱葱;道路旁装有路灯和指示牌,公共区域秩序井然。
中午时分,在银河新城社区长者食堂,已经有不少老人自觉排队等待就餐。
56岁的居民刘加庆说,他的儿子在石狮,儿媳在南安梅山上班,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午饭,自从有了这个长者食堂,他就不用做午饭了。
除了长者食堂,银河新城社区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党建+”邻里中心,打造罗溪河道有氧悦跑圈,建设泉州“口袋公园”项目;开展“长者之家”“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开办托幼所、养老服务中心,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同时,银河新城社区还注重提高信息与智能化水平,推进市民广场地下公共停车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建设小区人脸识别门禁及车辆智能道闸、“防高空抛物”智能监控系统等安防系统;打造智慧小区,提升社区管理智能化水平。
南安市罗东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低碳社区的建设,除了硬件的完善,更离不开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对此,银河新城社区注重增强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完善绿色社区创建宣传设施,设爱绿创绿公益广告牌、文化墙等,制定“绿色社区”宣传制度、环境管理制度和社区居民公约,组织开设环保小课堂,开展“修复我们的地球”“地球一小时”等主题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关注生态、节约能源”等环保公益活动,倡导居民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我很乐意为创建低碳社区做一名志愿者。”看到社区的变化,有着45年党龄的黄维元主动请缨,希望能发挥余热,为社区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