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罗丹凌 通讯员 薛海云 文/图
“儿子,18年了!爸爸妈妈找你找得好辛苦啊……”近日,年近五旬的骆某夫妇,专程从贵州赶到福州马尾。在马尾区公安局刑侦大队的见证下,他们与18年前被拐的儿子小骆相认,18年的日思夜想,在这一声哭喊中彻底爆发,夫妇俩紧紧牵住儿子的手声泪俱下。
儿子放学未归家 夫妻俩边打工边寻儿
母亲郑某群至今还记得儿子走失的日子:2005年3月2日,7岁的儿子在放学的路上走丢了。据郑某群回忆,平时儿子回家会把书包放在椅子上,但当天下午4点半,她下班后回家发现椅子上空空的,顿感不妙。
学校离家仅20分钟的路程,3点半下课,4点半前不可能还没到家。于是,骆某夫妇动员所有的亲戚朋友,以及邻居、同事到处寻找,但始终不见儿子的踪影。当晚,骆某夫妇便向马尾警方报警,马尾区公安局刑侦大队随即展开搜寻、调查,但始终杳无音信。
儿子的失踪,让一家人陷入无限焦虑和哀伤之中。此后,骆某夫妇一边在马尾打工,一边寻找儿子,均无果。直到2020年,因为租住的民房拆迁,他们这才回到贵州老家。
“18年来,我每天都活在自责中。我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儿子,只要他健康平安就好。”骆父说道。
被拐至泉州安溪 通过DNA检测找回
18年来,骆某夫妇没有放弃,马尾区公安机关也始终没有忘却这宗案件。刑侦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查找被拐儿童小骆”的使命却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2020年,马尾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开始对辖区的拐卖儿童案进行全面梳理,补充完善每一宗案件所缺失的资料信息。马尾区刑侦大队重案队民警曾予蔚积极联系上了骆某夫妇,补充完善小骆被拐案所缺失的相关资料信息,并录入“打拐DNA系统”。
今年11月初,马尾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省厅下发的涉拐相关线索,对小骆小时候的入学照片开展人像比对工作。在对300余张高度相似的照片进行逐个反复比对排查中,发现泉州安溪的许某和被拐小骆的五官特征高度相似。
这个消息让民警曾予蔚、陈浩等人欣喜不已,马尾区公安局刑侦大队马上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初步侦查,也迅速组成工作专班专门赶赴安溪为疑似被拐对象提取血样,最终确认许某就是当年走失的小骆。
民警曾予蔚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骆某夫妇,并积极组织认亲相关工作。在认亲现场,儿子小骆激动地说:“我以前也偷偷找过相关机构帮忙寻找亲生父母,但是一直没有找着,现在爸爸妈妈一下子老了这么多。”
民警陈浩表示,接下来,马尾警方将紧盯案件侦破,严厉打击涉案各环节,帮助更多的离散家庭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