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据新华社电 环球时报 解放军报
为期7天的中俄“海上联合-2022”联合军事演习27日在我东海某海域结束。中俄联合编队在完成演习全部课目后,举行了海上闭幕式和分航仪式。这是自2012年来中俄海军举行的第11次海上联合演习。演习课题为“联合维护海上安全”,进一步突出联演实战性、创新性,巩固中俄两国海军海上联演十周年经验成果。联演旨在展示双方加强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能力,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体现中俄高度战略互信
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军事合作计划,“海上联合-2022”联合军事演习21日至27日在我国舟山至台州以东海域举行。中俄舰艇编队在某海域会合并迅速组成联合编队,采取了“不经兵力集结、不经港岸磋商,直接奔赴演习海域、直接展开海上行动”的模式展开演练。在完成编队运动、通信操演等课目后,演习于23日进入联合行动阶段,梯次开展了联合封控、临检拿捕、联合救援、联合反潜、联合防空等课目演练。受寒流影响,联合编队在演习海域持续遭遇恶劣海况,两国海军在武器装备性能接近边界条件下顺利完成既定课目,实射火箭深弹、导弹命中目标,演习达到预期效果。
演习中方执行导演王宇海军少将表示,“海上联合-2022”是中俄两国海军务实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7天来,参演两国官兵不仅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密切的协同配合,完成全部演习课目,还深化了合作、厚植了友谊、提升了能力。随着两国两军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两国海军务实合作的前景将更加广阔,一定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海军滨州舰舰长邵建鹏表示,这次联合防空演练,中俄双方派出精锐舰艇,摆出防空队形,有效应对多种威胁,协同密切,指挥顺畅,达到预定的演练效果,可以说很好展现了双方防空领域的最新成果。
一位跟踪中俄演习多年的军事专家表示,此次演习体现出中俄两军高度战略互信,首先,中俄双方参演兵力都是双方在役的主战舰艇;其次,舰载武器装备也较先进,搭载有先进的防空反舰导弹等;第三,演习课目中包含反潜、防空等,这只有在两个有充分信任的国家之间才能举行,体现出了中俄两国高度的战略互信。
本次演习未见“技术外援”
海军是技术军种,舰艇和舰艇上的装备都是科技密集的宝贝。这几年,新舰入列速度加快。为尽快形成战斗力,不少厂家技术人员跟进伴随保障,对新舰入列后快速形成战斗力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俄“海上联合-2022”演习时,却不见“技术外援”的踪影。某舰副舰长赵英明说,此次演习中,未请厂家技术人员上舰,是因为舰艇上相关人才越来越多,遇到的技术难题基本都能解决。
不见“技术外援”,还得益于保障手段的创新。比如,将过去厂家技术人员现场“出诊”变为远程“会诊”。某舰区队长宋俊国介绍,有一次他们出海训练,某装备模块出现故障,反复检查都找不到毛病。他们通过远程网络,请专家在线“会诊”,专家指导现场维修人员进行操作,很快让装备恢复正常。
“如果平时一遇到难题就依赖厂家,而不是逼着自己钻研解决、培养人才,就会给战斗力建设留下隐患,到了战时就会吃亏。”某舰副政委王啸表示,新装备列装之初,适度适量请“外援”协助官兵开展训练,以尽快形成战斗力,无可厚非。但如果平时不加强自身人才建设,一味靠“拐杖”走路,长此以往,就会迟滞部队官兵锻炼成长的步伐。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在两国元首亲自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中俄两军特别是两国海军友好合作成果丰硕。今年恰逢中俄举行“海上联合”系列演习10周年。10年来,两国海军不断深化演习内容、扩展演习区域、规范组织模式,双方高度互信、密切协同,稳步提升了联合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共同展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决心。
——演习中方执行导演王宇海军少将
□点击
中俄参演兵力
中方参演兵力来自东部、北部战区海军。5艘水面舰艇包括导弹驱逐舰包头舰、济南舰,导弹护卫舰滨州舰、盐城舰,综合补给舰高邮湖舰,以及潜艇、固定翼预警机、反潜巡逻机、舰载直升机等。
俄方参演兵力包括“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沙波什尼科夫海军元帅”号大型反潜舰、“完美”号和“阿尔达尔”号护卫舰、“佩琴加”号补给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