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洛江篇章

​洛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新的一年,洛江区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智造洛江、生态新城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2022年12月28日,洛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2022年,洛江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2023年,洛江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智造洛江、生态新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洛江篇章而努力奋斗。

数据看洛江

202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5亿元(预计,下同)、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7.2亿元,加上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完成28.75亿元,同口径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亿元,加上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完成17.13亿元,同口径增长9%。

2023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回顾2022年

“五个方面”,呈现一年成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研究制定应对疫情纾困解难21条、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17条、稳经济增长70条等系列措施;全年退税减税缓税降费5.1亿元,兑现财政奖补资金2.9亿元;帮助69家企业获得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贷3.4亿元;帮助企业新招聘员工4000多人,发放稳岗、稳就业奖补2126.6万元;全年完成外贸出口80亿元、增长10.6%;全年新增谋划项目70个、开工项目45个、竣工项目35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长23.9%;新增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全年累计签约合同项目136个、总投资747.3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13.3%、124.6%。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9个、总投资276亿元,履约落地项目128个、开工项目97个,履约率、开工率均创历年新高。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亿元、增长5%;推动铁拓机械5G智能装备产业园、加来盟体育5G智慧工厂等“5G+制造”项目加快建设,全年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46家;新增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48个增资扩产项目总投资118.6亿元,建成投产后每年新增产值超100亿元;华南动力配套及试验工业园等28个省级数字经济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50亿元;“四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洛江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开工建设,中移物联网福建分公司等9个项目签约入驻;新增建筑业企业12家,兑现奖励4955.8万元,建筑业总产值达285.6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全区网络销售额超120亿元、增长10%;建成洛阳桥AR智慧旅游项目,改造提升俞大猷公园,“陈三五娘传说”文化园、“乡韵·鹿境”等项目投入运营,全年接待游客202.2万人次,旅游收入21.8亿元。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策划生成项目156个、总投资268.7亿元,开工建设120个、完成投资44.6亿元;统筹推进阳江新城、中部功能区、小总部经济区、河市西片区等片区开发建设,17个片区更新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制定《洛江区“五化”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策划生成“五化”项目104个、总投资9.4亿元;投资985万元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379个;113个乡村振兴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美丽乡村庭院203户、微景观67个、小公园(小广场)15片、美丽田园5个、休闲旅游点4个;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0%;成功创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6个“碧水清源”项目;投入474.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9930亩;完成植树造林3000亩,除治互花米草1442.6亩。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扎实办好年度66件民生实事,完成率100%,全年民生支出1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从775元提高到900元,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生活补助金、临时救助金约2000万元;投入204万元新建8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和3个长者食堂;新增参保482人,发放养老金4651.1万元、被征地养老保障金1180.6万元;投入2.5亿元建设21个教育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学位2700个;市实小洛江第二校区加快建设,奕聪中学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现场考察;区妇幼疾控综合业务大楼投入使用,区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泉州宝璋肿瘤医院主体结构封顶;新建13条全民健身路径、20个口袋健身公园,俞大猷纪念馆重装开馆,蔡襄书院正式挂牌,区档案馆主体建筑封顶;获评省第四轮第二批“平安县(市、区)”,等等。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开展文件、合同合法性审查174件次;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涉企审批上门服务日”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首创设立综合金融服务专区列为全市典型经验做法,万洋众创城探索工业园区标准化用电试点列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市场主体总量较2021年底增长8.6%。

展望2023年

新的一年,重点推进“五个方面”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5G全连接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7个(条)以上,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42家以上;推动泉州智创科技城等“四个一批”新项目动工建设,洛江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智谷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华南动力配套及试验工业园建成投产;推动三一筑工建筑科技产业园等建成达产;探索构筑数字洛江城市大脑,建设数字化工业园区、洛阳江数字孪生流域平台、洛江侨胞数字会客厅、全域智慧旅游服务体系、产业融合分析系统、便民共享智慧驿站等;打造万安桥南古街、双阳印尼美食街夜间经济街区;加大万安商贸项目招商力度,填补区域大型商业综合体空白;力争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争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力争新建高水平科创平台2个。

升级城市功能品质。谋划实施项目120个、总投资305亿元;建设阳江活力新城,推动生态公园、体育场馆、中小学、水系治理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实施“绿满泉城”、照明提升、水系联排联调、电力设施补短板4个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五化”提升工程,新建一批微景观、街头绿地、郊野公园;实施“聚城畅通”工程,加快一批道路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2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83万亩、总产量1.16万吨;打造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以上,建设一批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实施乡村振兴建设项目99个、总投资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推动河市、罗溪分别创建市级城乡融合型、农业生态型乡镇;推动罗溪后溪水上慢生活体验区、新东金水瑶+美丽田园、洪四红色荣耀旅游基地、翁山乡村记忆博物馆创建,打造市级精品示范线;完成农村公路硬化改造10公里以上,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

加强生态文旅建设。启动阳江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新建、改扩建城镇污水管网20公里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编制《洛阳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活化利用洛阳桥历史建筑、名人故居、民居古厝,打造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桥南旅游休闲街区。举办纪念俞大猷诞辰520周年文旅活动,举办“陈三五娘传说”文史研讨会,串联九品莲花园、彩蝶谷等景点,招商建设仙公山祈梦文化酒店、朝圣修学度假区,打造省内知名祈福康养旅游目的地。提升虹山乡“一馆、两节、五景区”优质旅游产品,做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新建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基层“文化驿站”和“福”文化阵地,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场馆建设;谋划建设海丝文化交流中心、创意产业园、海丝特色小镇等文化产业集聚区;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区活动场地。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快健康洛江建设,深化区医院与泉州市第一医院联合办医,促成区妇幼保健院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联合办医,推进区医院新院区、泉州宝璋肿瘤医院建设,争创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省级健康教育促进区;加快泉州十一中塘西校区、洛江区实验幼儿园、市实小洛江第二校区等12个项目建设,新增学位810个,推进马甲中学创建省二级达标高中,推进“5G+专递课堂”建设;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现场招聘、“就业稳岗暖心服务”等活动,力争全年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新增养老床位100张以上,建设一批“妇女援助中心”“儿童之家”;建设20个“综治+”治理中心,推动10个房地产项目、36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