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文辉 罗丹凌 文/图
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背景下,有这么一些人在“跨年夜”里坚守岗位“冲在前”,在特殊时期“顶得住”。他们是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是环卫保洁等城市“颜值师”,是保供大军中的“跑腿小哥”,以及千千万万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普通人员。
在过去的一年,他们有哪些深刻的回忆?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期待?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昨日,海都记者走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听听他们的新年愿望。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
咬牙坚持,做百姓的坚实“医”靠
福州晋安区茶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此前公布的福州发热门诊之一。12月31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此地,只见发热门诊被设置在中心外的简易金属板房里,与中心保持一定距离,而在板房里,“全副武装”的金宁志医师已经在为病人看诊。
原本一个有着近50名职工的大科室,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医护人员在维持日常工作。值班人员陈女士介绍,现场的几位医护人员也是在身体稍微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中。“金医生早上八点就上岗了,他的味觉、嗅觉和体力都还没恢复好,但现在正是市民求助的重要时期,要保证发热门诊每天都正常运转,大家还是要咬紧牙关奋战在第一线。”陈女士说。
为了减少接触且提高效率,护士詹秀金化身为“转运员”,只见她在服务中心大堂接过病人的诊单后交给药师配药,再在自助结算机上为病人用医保卡结算,传药、结算,一番操作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我现在差不多恢复了,就是还有些咳嗽,总体没问题。”詹秀金说,今年的“跨年”与往常十分不同,不仅医护人员“捉襟见肘”,街上的行人也较少,经过的大多数还是来看病的,“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都过上正常的生活,大街小巷里依旧充满欢声笑语”。
中午12时,忙了一个上午的金宁志医师终于可以脱下身上的防护服。他说,来就诊的都是阳性患者,为了防止感染,他基本一坐就是半天,更不用说中途喝水或上卫生间,“最严重的时候一天下来要接诊近百个病人。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身体健康,病人都能尽快康复”。
00后配送员:
多赚点钱,明年带父母外出旅游
12月31日下午1时许,美团外卖配送员陈小川完成了福州市仓山区橘园洲附近的餐饮配送。“我们现在基本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无接触’配送服务。”说起工作,这位“00后”一点也不含糊,“我们将客户的订单放在小区外、家门口、公司前台,会给客户拍照发短信告知,让他们及时取餐。”
穿着标志性的“黄马甲”,送单近百次、微信步数超万步,这是陈小川每天的工作日常。“我在满18周岁后就在别人的推荐下干这行,一开始肯定比较陌生,不过熟悉了地点、软件后,很快就能‘上手’。”陈小川说,比起辛苦,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想要的生活,“现在我每个月还能往家里寄两千块钱,我的家人也为我感到骄傲。”
对于陈小川来说,“跨年夜”意味着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因为怕晚上订单多,我和家人准备早一点就吃晚饭,吃完了我再出去工作。”陈小川表示,他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疫情尽快转好,有机会可以带着家人外出旅游,“我的父母年纪比较大了,他们基本都是在小县城里,未来我想带他们出门见识更多新鲜事物”。
城市保洁员:
跨年夜坚守,站好退休前最后一班岗
今年59岁的林梓敬,是东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保洁人员,负责鼓楼区华大街道片区的环境卫生。从业二十余年的林梓敬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但他对待工作始终如一,为城市的“颜值”默默奉献着。这不,刚“阳康”不久的他,跨年夜仍在岗位上坚守。
“12月31日这天,我的工作时间是早晨5点到上午10点半,下午12点半到4点半,傍晚5点半到晚上8点,大概12小时左右。”林梓敬笑着说,制度改革后,保洁人员的上班时间都变长了,工资也有所增长,他的工资也从每月3000元增为4300元。
作为一名保洁人员,林梓敬的主要工作就是扫地、洗地以及冲洗果皮箱等。“最近很多人都‘阳’了,街上没什么人,冬天也没有什么落叶,这个时候做卫生是比较轻松的。”林梓敬说,之前“阳”时,他去医院挂了两天点滴,所以复工后,他格外注重保暖,干活时还戴着一顶厚厚的帽子。
谈及新年愿望,林梓敬表示,“希望今年能早点回家过年”。让人开心的是,林梓敬的新年愿望已经被公司经理批准了:“我老家是宁德市古田县的,虽然离得近,但我已经七八年没有在老家过年,都在福州上班。今年,很多外省同事都不打算回老家,我便有机会回家和亲人好好聚一聚。”林梓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