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闻晨报
1月3日,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但对于白衣“战士”而言,在这个特殊的冬天,他们从未放弃拼搏。
3日上午10点半,一辆救护车驶入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90多岁的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80左右,医护人员立即接诊。进入急诊大厅,原先供患者候诊的座椅已经拆掉,空出来的大片区域改成了“临时观察室”,这里躺着不少留院观察的病人。
进入重症就诊高峰,众多医护人员坚守第一线。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启动“全院收病人”“全院帮急诊”“分流内科诊室”等多项措施。
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介绍,该院收治的重症患者以高龄、男性为主。
重症就诊高峰到来,急诊最多一天接诊2000多人
“1月2日,急诊总人数1820,接诊内科人数847,抢救室滞留人数98,24小时120车次135……”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急诊科工作群内,医护人员汇总了1月2日的急诊数据,急诊科主任孙克玉说,“我们平时急诊量1000多人,滞留多的时候20多个,急诊内科一天最多300多人。近期高峰急诊量最高达到2000多人,急诊内科近千人,滞留100多人,抢救室滞留的都是晚上过来,第二天要办住院的。”
上午10点半,一辆救护车驶入医院,医护人员立即接诊。这位患者90多岁,从养老院送过来,到医院时检测显示血氧饱和度只有80左右。此时,急诊抢救室内的床位已经满员,抢救室外的候诊大厅内也挤满了留观床位。原先供患者候诊的座椅已经拆掉,空出来的大片区域改成了“临时观察室”,躺着留院观察的病人。
“这位患者的情况需要马上吸氧,给了他一个氧气枕先吸着,然后医生立即进行评估,神经内科正好空出一个床位,就将这位老人安排到了神经内科先住下。”急诊抢救室护士长谢海香说,这次新冠很多年轻人会发高烧,很多老人不一定会发高烧,但来了后都有低氧血症,这也是最近接到最多的情况。从去年12月19日开始,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急诊科的就诊人数迅速增加。
“满屋子的人,分流不出去。”当天,有人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而这只是就诊高峰的开始。进入高峰期,该院最多一天接收120救护车200多车次。急诊人数不断增加,医院采取了分流措施,向其他科室分流。
“我们这些姑娘,都说‘今天夜班我必须上掉’”
也是从这周开始,大量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我是我们科室最早感染的,去年12月19日回来后,就进入了急诊高峰。”孙克玉说,从事急诊工作20多年,从来没有这么忙过。
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谢海香一直在咳嗽。她去年12月20日阳了后,一天也没有休息。“因为我来了,就是她们的精神支柱。就是做不动,也可以给她们协调。”谈到最近的急诊情况,谢海香数次忍不住流泪,“急诊工作量几倍地增加,同时医护人员也感染了,很多都发着烧,这些都是尽可能要安排休息的。但是我们这些姑娘,都跟我说‘今天夜班我必须上掉’,发着高烧,还在上夜班,是不应该的,但是确实没有办法。”
“现在还在高峰的平台上,现在就是最艰难的时候。像张文宏主任说的,预计还将持续两周时间。”孙克玉说,现在病房已经收满了,有人出院才能空出床位,最大困难就是病人需要住院,但是“一床难求”,未来预计救护车送来的车次会降下来。
候诊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2小时,医院逐渐找回秩序
重症就诊高峰已经开始,目前医院正在逐渐找回秩序,患者候诊时间也在逐步缩短。
“最高峰的时候要等候6个小时左右,今天开始候诊时间缩短了,估计在2个小时左右。”附属闵行医院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邵金炎告诉记者,“从1月3日开始我们多排了人,本来一般早上急诊内科是3个人,现在急诊内科白天是5个人,晚上有6个人,双休日多的时候有9个人。同时,补液的量一次可以开个两三天,不用每天都来排队开,还有一些分流到发热门诊。”为了应对重症就诊高峰,该院启动了“全院收病人”“全院帮急诊”“分流内科诊室”等多项措施。孙克玉介绍,原本这些病人是要内科收治的,比如急诊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全科医学科、老年科等,现在所有科室都会收治。抢救室的医生从原来的9个,增加到了17个,增加的8个医生是从病房抽调下来的,然后其他科室的医生再补充到病房。
“我们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联动,经过几天治疗、病情稳定了的病人会转往社区医院,及时把床位腾出来。此外,原本位于急诊1楼的内科诊室搬到了医院科研楼1楼,大大分流了人流量。”孙克玉说。
建议购买指脉氧仪,出现胸闷、气急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孙克玉也提醒,轻症患者或是稍微有些咳嗽、氧饱和度还好的患者可以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配药,同时营养支持非常重要。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急诊患者中,也有部分患者看到氧饱和度有些低就会立马跑医院,但是到医院复测很多都没有问题,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指脉氧仪,出现胸闷、气急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仁济医院的急诊科副主任徐欣晖负责急诊监护室工作,“相比仰卧位平躺,重力都压在肺上,俯卧位可以更好地改善肺通气,而每为一位患者做俯卧位通气,往往需要四五名医护共同完成。”他说,“监护室内共有15张床,每天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还有部分患者在排队等待床位。
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说,元旦假期里,包括研究生、轮转医生及科室医护在内的180余人几乎全部上岗。
在谈及近日收治的重症患者特点时,皋源介绍,以高龄、男性为主。
皋源坦言,“我们心痛地发现,不少患者到院时已经错过最佳时机,切莫因为急诊人多就想在家熬一熬,预防轻症转重症比救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