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田米/图
昨日下午,泉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泉州人民会堂落下帷幕。
大会执行主席肖汉辉、周真平、骆沙鸣、王祖耀、洪川夫、戴仲川、蔡萌芽、庄灿霞、黄世界、肖惠中、黄碧煌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市委书记张毅恭,市长蔡战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辉等在主席台就座。
本次大会应到市政协委员485名,实到406名,符合规定人数。
会议听取泉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初审情况的报告(书面);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泉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议。
记者获悉,泉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积极运用提案建言献策。
提案初审情况显示,截至1月7日16时,共收到提案624件。其中,集体提案157件,占25.16%;委员提案467件,占74.84%。根据《政协泉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提案委员会对收到的提案进行认真审查,共立案608件,占提案总数的97.44%;不予立案16件,将根据实际情况转送有关部门参阅。
此次会议提案工作加大了信息化力度,全程使用“政协云平台”,99.5%的提案通过网上提交。提交的提案选题广泛、内容丰富,既有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问题的思考谋划,也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关键小事的对策建议,真正体现了“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提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本质要求;提案质量进一步提升,大部分提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研,突出理性分析,基本做到视野宽、切口小、靶向准,明确具体,切实管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展示了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关注、助推、服务发展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在立案的提案中,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187件,占30.76%;政治建设方面的提案14件,占2.3%;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99件,占16.28%;社会建设方面的提案281件,占46.22%;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提案27件,占4.44%。
提案涉及内容比较集中的有:围绕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提出加快产业大脑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推动传统产业数智升级、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中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发展跨境电商、将民营经济研究院打造为全国民营企业家培训基地等建议。围绕推行新型城镇化,提出用好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破解老旧小区改造堵点问题、加强避灾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完善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东海核心区提质、加快韧性城市建设等建议。
此外,还有围绕打造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提出加强泉州世界遗产活化利用、打造“百年中山路”品牌、提升市舶司遗址片区、加强碑刻石刻文物资源保护、优化旅游信息平台等建议。围绕惠民生补短板,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关注困难弱势群体、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等建议。围绕深化生态市建设,提出打造绿色“海丝”低碳城市、建设“无废城市”、加强晋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等建议。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汇聚海内外侨商泉商智慧力量,提出深化“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构建侨务枢纽平台、加强侨批保护开发、加快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等建议。
对大会期间提交的提案,提案委员会将及时组织二次审查。审查立案情况提请主席会议研究通过后,将以书面形式及时向全体委员通报。会议闭幕后,将对立案的提案进行分解,将提案送交有关单位承办,积极推动提案办理落实。大会闭幕后收到的提案,泉州市政协提案委将按照有关规定作为平时提案及时处理。
泉州市政协主席肖汉辉表示,此次大会聚焦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紧扣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共话新蓝图、汇聚正能量,展现了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机活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泉州篇章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在服务大局中展现形象担当,泉州政协将凝聚万众一心的伟力,保持勇毅前行的坚定,为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