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关注食品安全乡村振兴 他们聊了这些

创建智能化系统为食品安全监管“加码提质”;做活“侨文化”;保护传承茶文化……又一批政协委员做客海都会客厅

海都会客厅畅聊食品安全等内容

释常定

白晓东

黄华春

许火龙

曲仲

詹游霖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8日,又一批政协委员做客海都会客厅,他们有的关注文旅,有的关注侨务和乡村振兴,也有委员关注到了食品安全。让我们来看看,委员们都聊了啥。

释常定:

加快修建泉州少林寺石牌坊

作为泉州少林寺方丈,泉州市政协常委释常定始终聚焦泉州南少林的建设。此次两会,他提议加快修建泉州少林寺标志性建筑文化石牌坊。

“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南少林文化,已经融入了泉州民俗民风,丰富泉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延伸而远播海内外,成为海外乡亲与祖国联系的一条感情纽带。”释常定认为泉州牌坊文化亦是古泉州文脉之一,恢复修建少林寺标志性建筑文化石牌坊,将让更多人深刻感受南少林禅武文化。

据了解,少林寺演武堂西出口的道路是少林寺复建时最早的道路,释常定建议在此地建造少林寺西出口标志性文化石牌坊,与周边禅武文化街区、“文艺两新”禅武文化园、文武坊的文化配套,一同组成地标性文旅圈,助推全市文化旅游商品消费升级。

牌坊建成后将与古牌坊急公尚义坊成为相呼应的泉州地标性建筑,进一步讲好泉州故事,传播福建声音。

白晓东:

安溪需要一座茶叶公园传承茶文化

华侨大学教授、政协委员白晓东则将目光放在了家乡的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他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获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件大事。他建议安溪激活“双世遗”多元价值,建设安溪铁观音等珍贵茶叶品种发源地公园。

白晓东认为,2022年5月20日,因其独特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知识体系,在食物与生计安全、重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社会价值与文化以及杰出的生态价值、景观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和全球重要性,符合GIAHS评选标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2022年12月,铁观音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铁观音这一片神奇的叶子,正随着“双世遗”效应而不断放大其金灿灿的价值。

他认为,目前安溪已经开始“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三茶”统筹,推动茶文化系统Logo、主题语等植入实际应用场景,但对安溪铁观音等珍贵茶叶品种发源地的宣传保护有待提升。

白晓东建议规划建设安溪铁观音发源地公园,在不破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的情况下,对于纳入铁观音发源地公园的茶园进行公园式的规划提升,让游客系统性地了解铁观音文化。

黄华春:

做活“侨文化”,打造“最美侨村”

省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常委、泉州侨联副主席、致公党泉州市委副主委黄华春提出了关于《做活“侨文化”品牌,打造“最美侨村”》的建议。

黄华春调研发现,泉州涉侨村落遍布全市广大范围。这些侨村是海外乡亲魂牵梦系的精神家园,其建设、发展,牵动着广大侨胞的心,是泉州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但与此同时,泉州侨务方面目前还存在规划长远性不足,“侨文化”品牌不显著、侨村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他希望,主管部门能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的侨村建设体系。涉侨部门牵头开展“最美侨村”评选。立足实现全方位乡村振兴,挖掘一批最具侨乡特色的华侨文化名村。同时,完善涉侨法规,保护华侨权益。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高标准做好古民居文物建筑和涉侨文物的保护工作。做好华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好联系海外泉籍侨胞的文化纽带。更重要的是,要加大保护华侨建筑,留住乡愁的“心灵寄托”。开展重要华侨文化建筑物调查,逐步建立分级名录,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保护、研究和开放利用。

黄华春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挖掘侨村内涵,树立侨村特色文化,立足“根魂梦”特色,注重书写“侨+”特色项目。围绕“侨+历史建筑保护”“侨+精品游览路线”“侨+特色产业发展”等特色主题,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推进乡村侨史馆侨领馆建设。

在丰富侨村资源,扩展侨村外延的前提下,注重特色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与侨村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积淀“活”起来。

许火龙:

凝聚海内外泉籍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无独有偶,政协委员许火龙也发出了《凝聚海内外泉籍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泉州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许火龙表示,爱拼敢赢的泉州人遍布五湖四海,目前全球泉籍商会近200个,泉籍商人1000多万人,形成了泉州之外的另一个“泉州”。许火龙认为,当前要先落实“三件大事”。第一,建一个“乡贤库”,增强乡贤回乡意识,对乡贤按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专业技术、农村实用人才、德高望重五个类别,分层分类建立乡贤资源库,以乡愁联乡谊,以乡情引乡贤。第二,聚一份“乡贤力”,引领乡贤建设家乡;通过开展“乡贤回乡,点亮家乡”“乡贤回乡,产业为纲”“乡贤回乡,温暖一方”等活动,借助乡贤群体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平台优势、渠道优势,结合泉州资源优势,优势整合助推家乡产业、公益事业等发展。第三,树一个“乡贤榜”,讲述乡贤温情故事,不断提升乡贤的思想性、文化性、先进性,提升荣誉感、获得感。

曲仲:

全市推广电梯智能消杀系统

政协委员曲仲的关注点是厢式电梯的科学消毒问题。他认为,厢式电梯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日常使用频繁,人员容易密切接触,是病毒交叉感染的高风险场所,应以科技创新为线,织密疫情防护之网,推广安装智能紫外消毒装置。

曲仲建议,全市推广安装厢式电梯智能紫外消杀系统,降低病毒飞沫传播和气溶胶感染的风险,同时还可净化空气,消除异味,以物理消杀代替化学消杀,无残留杀菌抑菌,人工成本低,消杀记录可追溯。

曲仲说,从技术角度看,紫外线杀菌消毒工作原理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短时间就可杀灭物体上、空气中的大部分细菌及病毒。

从效果角度看,智能紫外消杀设备与传统的化学消毒相比,不仅消毒效率高,消毒过程全程可控,而且采用非接触式消毒不会产生化学残留,更科学、安全。

从经济角度看,智能紫外消杀设备使用智能感知系统,真正实现无人值守、高效、低成本地常态化消毒,可以大大降低消毒工作的人力、物力成本。

詹游霖:

创建智能化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泉州市政协委员、泉州南平商会会长、福建中禾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詹游霖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此次两会他提出以智能化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管“加码、提质”。

詹游霖认为,食品安全涉及“生产—经营—销售—餐桌”,链条长、业态多、基数大,涉及监管部门多,智能化信息化监管难以全面铺开、一步到位。他建议,以食品生产企业为突破,建立“智能化+食品生产企业”平台,打通各部门数据资源,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杜绝食品安全漏洞。

他提出,可以通过建立“智能化+数据共享”系统,制定统一标准,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机制;明确数据管理权责,从源头上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同时,建立“智能化+视频监管”系统。通过该平台对食品生产关键环节场所(如原料仓、生产车间、成品仓)进行视频监控,有效掌握企业增(减、停)产的动态情况。还要建立“智能化+溯源追踪”系统。

另外,也可以建立“智能化+预警应急”系统、“智能化+公共服务”系统,多系统发力管好食品安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