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老少话题引关注 古城建设大家谈

今年两会最后一天,多位政协委员到访海都会客厅

吴钦旋

李炳钻

何振良

蔡笃取

蓝天辉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关注民生事,搭起沟通桥。昨日是2023年泉州两会最后一天,海都会客厅“热度”满满。

多位政协委员走进海都会客厅,针对儿童康复、养老、小区物业管理等民生事宜,发表了看法与建议。

何振良、蔡笃取两位委员,则更加关注后申遗时代的古城建设。

政协委员吴钦旋:

建议将儿童康复病种

康复训练费纳入医保

政协委员、晋江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吴钦旋,长期关注儿童孤独症。

据了解,目前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家庭幸福。而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由康复医生或老师对特殊儿童通过教育、训练、医疗和康复等综合的干预手段,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对特殊儿童进行补偿和补救性治疗,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吴钦旋说,患病儿童需要在早期接受每周至少40小时以上的干预,包括机构干预和家庭干预,并且持续干预2~3年,才能有比较好的康复效果,时间周期长、投入多,给很多发展障碍儿童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据了解,自闭症治疗每月在医院康复治疗费用约8000元,除按残联文件规定给予补助每月1700元外,家庭仍需每月自费6300元,这还不包括交通等其它费用。

近年来,广东、广西、河南、四川、山东等地相继把儿童康复病种纳入康复救治医疗保障范围。我省龙岩市早在2019年就已经把儿童康复病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范畴,按照报销比例70%、累计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为2万元的方法执行。

吴钦旋建议泉州医保参照龙岩市的做法,把年龄15岁以内的儿童康复病种纳入特殊病种门诊,可办理门诊特殊病种在门诊治疗报销,具体包括脑性瘫痪、发育性运动不良、语言发育障碍、运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孤独症、先天性聋等7种疾病和精神发育迟滞合并发育性运动不良、脑性瘫痪合并语言发育障碍、脑性瘫痪合并先天性聋、脑性瘫痪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孤独症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孤独症合并发育型运动不良等6种合并症等,并确定报销比例和累计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

政协委员李炳钻:

推进泉州“老年友善城市”建设

政协委员、泉州市正骨医院副院长李炳钻则把目光放在了老年人养老。

根据2020年进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泉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60089人,占13.2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90577人,占9.00%。

李炳钻认为,泉州已经实质性进入老龄化社会。他建议开展“老年友善城市”建设。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结合党建+邻里社区建设,建设一批老年友善社区。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友好善待老年人的良好氛围。还要加强信息化时代老年人应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政协委员何振良:

推进古城建设,打响泉州城市品牌

政协委员、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何振良介绍,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行区,全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其中国家级44处),世界级非遗名录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36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是13项“福建文化标识”之一。申遗成功后,更是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何振良建议,泉州要探索世遗保护“泉州样本”,打造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一是建设展示多元文化标志性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暨泉州世界文化遗产会展交流中心、闽南文化交流中心等标志性项目。挖掘泉州作为重点侨乡的优势,对侨居、侨捐、侨批、侨史等涉侨元素进行梳理、提升和集聚性整合,建设“华侨名人园”和侨文化展示区,讲好华侨故事,赋予泉州古城独特的人文印记、历史存留和精神内核。强化闽南文化生态传承和利用,争取泉州市非遗项目列入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名册)。整合1个“泉州世遗总馆”、22个世界遗产点,构建世界遗产展示馆群,打造世遗泉州交流平台。

二是积极举办国际性展会活动。办好海丝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等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重要文化活动。积极申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参与闽南红砖建筑申遗、海丝联合申遗。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上世界遗产城市的友好合作交流,开展深入的国际合作研究与项目实践,推进广泛的政府和民间国际交流活动,将“世遗古城”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前沿与合作研究高地。

三是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德化窑、永春苦寨坑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彰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品牌效应;推进南外宗正司遗址、金交椅山窑址、安溪青阳冶铁遗址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通过考古遗址公园把文物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利用好。

四是加强文化遗产发掘保护。推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泉州工作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教育研究基地建设,持续开展市舶司遗址、安溪青阳冶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工程,重点推动实施顺济桥遗址抢险加固、安平桥保护修缮工程,积极推荐参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树立文物修缮行业标杆。

同时通过制定出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保护条例》,打造立法推动泉州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泉州样本”。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以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成立为契机,整合专业力量,强化研究能力,发挥外脑智库、专家团队等作用,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好泉州世界遗产、古城保护更新总体设计与保护利用指引,来完善保护管理活化长效机制。

另外,要通过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持续提升古城风貌、启动古城内沟河综合治理,创建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世界古城活态传承典范。最后是以“打造古城核心、做优遗产旅游、实施‘非遗+’、聚焦要素提升、打响城市品牌”及大要素来深化“海丝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影响力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升泉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协委员蔡笃取:

泉州需要一座“城市展览馆”

画家蔡笃取认为,泉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目前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名人馆,具备打造城市展馆的良好基础条件。筹建泉州城市展览馆对建设海丝国际历史文化名城,对推动泉州从“文化大市”建成“文化强市”意义重大,是新时代赋予泉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他心目中的泉州城市展览馆,应该涵盖四大元素:

首先是突显未来规划元素。城市展馆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未来发展蓝图、宣传城市美好形象的重要阵地,也是展示一座城市地域历史变迁、现状面貌和规划远景的重要窗口。要建设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泉州建城史和经济文化建设成果、城市规划光明前景的“城市会客厅”和“城市金名片”,突出其促进招商引资、搭建市情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要突显历史文化元素。城市展馆要注重体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元素,打造“城市展馆”核心载体、宋元泉州世界海洋商贸文化展示中心,突出展示世遗、古城、海丝、闽南文化元素,全面展示了泉州整体形象及22个世遗点,充分展现泉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底蕴。

第三,应该突显非遗传承元素。城市展馆要引导相关行业协会及民间社团创立武术、南音、南戏、饮食、节俗等非遗展示,全方位展示泉州人文气质与生活氛围,并鼓励配套开设餐饮、休闲体验、教育等增值服务。

最后是突显特色产业元素。城市展馆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发展品牌展示,突出展示泉州的纺织鞋服、陶瓷、茶叶、藤铁、石材、香等企业及行业,展示惠女服饰、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茶道、香道体验,展销各类老字号、“古早味”伴手礼、文创产品等,围绕展馆配套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商业服务,让城市展馆成为“泉州制造”的橱窗与注脚。

政协委员蓝天辉:

用数字化让小区物业管理

“全过程民主”

“住宅小区是构成城市的最基本细胞。”泉州市政协委员蓝天辉认为,小区业主们的诉求如果因物业管理不到位而得不到伸张,势必对社会和谐埋下隐患。他认为,目前小区物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一是业委会选举形式过于单一陈旧,无法保证业主意愿得到体现。二是信息不够公开透明,业主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多。三是利益纠葛导致一些既得利益者竭力“捂盖子”。四是管理者不愿改变现状,乐于做“太平官”。

蓝天辉认为,数字化建设的成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区物业管理也应该强化运用数字化建设成就,以全面发展全过程民主,保障基层业主当家作主的权利。

他建议,开发系统性管理软件,将小区日常管理、账务公开、民主票、业委会履职满意度调查、物业服务质量调查等事关业主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全部纳入其中,在智能化管理中让业主享有“全过程民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