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奋力坚守 为生命“守门”

在新冠疫情最困难的时刻,我省医护全力救治重症患者,记者直击省二院重症救治一线

▲面对不断增加的患者,省二医院急诊抢救室增调床位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肺泡冲洗

N海都记者 胡婷婷 医院供图

面对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增多,医护人员努力奋战、全力救治。目前,从各大医院陆续传来好消息,已有越来越多的感染患者包括危重症患者病情好转、康复出院。那么,这段时间,医护人员肩上的重担,是如何扛过来的?日前,海都记者来到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一线、重症ICU及呼吸与危重症科,实地探访他们如何争分夺秒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力守护患者生命。

急诊科

时刻保持“战时”状态 医护自打“鸡血”

“120马上到,准备抢救”“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了,配合插管”“快开放静脉通路”“送这个患者去做CT”……每日声嘶力竭的呼喊,无时无刻的忙碌成为急诊科主任肖章武的常态。

13日上午,记者来到肖章武的办公室时,看到他正在利用短暂的间隙吸氧。“没办法,太忙了,感染新冠第三天就带‘阳’上班,一直没有完全康复,只能自己想办法调整,肯定要扛下去。”前一段时间,肖章武所在的急诊科就诊量不断破纪录,从日常的100多人次/天,涨到400多人次/天,最多的一天收治了500多名患者。120救护车愈加频繁地出现在急诊楼前,最紧急的时候,直接在车上紧急施救。

“大家经常忙到交班的时间都凑不出来。”往日,急诊抢救室内1名医生管1个病人,2022年12月30日那天,医护人员“阳”的人数较多,仅剩的3名医生要管45个病人。坚守在抢救室,还要面对不断涌进来的危重症患者,身着防护服,长时间顾不上喝水、吃饭,“午饭常常是下午4点以后的事”。

面对激增的医疗需求,省二医院开启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高负荷运转模式。不到一周的时间,实现全院临床科室去专科化,各科室均要接收新冠感染患者或重型危重型患者,所有床位转化为新冠重症收治床位,全部病房收归急诊科统一调配使用。

打通从急诊到住院部的“生命通道”,全面实施医护人员“二线一线化”支持急诊工作,“阳”后稍微缓解的医护人员主动归岗,让肖章武带领的团队得以“忙而不乱”,救治急危重症患者越来越有序。“为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肖章武称,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常常互相打气,“曙光就在前方,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重症医学科

扩容至35张病床 做好生命“守门人”

“对于危重型患者来说,呼吸机、血液净化机,心电监护,一样都不能少,不是随便加张床就能救人的。”重症ICU主任郑文贺告诉记者,刚开始的几天,科室曾短暂地遭遇了“非常时刻”。源源不断送进来的患者和一个个倒下的医护人员,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大增加原本就繁重的救治任务。医院立即组织增援人员,并紧急采购各种器械和耗材。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两天内,郑文贺带着团队重启10张床位的旧ICU病房,并在新综合大楼ICU满负荷展开25张床位。但不妙的是,启动当天,郑文贺自己“中招”了。“此时此刻,不能倒下。”郑文贺当天忙完所有工作后才吃了点药,第二天仍到岗上班。

挺过最艰难的时刻,加上设备、人员的增援,郑文贺也越来越有信心。随着危重症人群的患病高峰期过去,急诊科开始出现空置床位,而ICU仍然是人满为患,继续收治着危重症人群。“目前我们的目标是保生存、保治愈,做好生命的‘守门人’。”每天早晨7点半到医院,先自查所有患者,为每个患者吸痰;早晨8点半拿到患者氧饱和度、心率、尿量等评估报告后,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迅速安排当日的诊疗。家属谈话、多学科会诊……这段时间,为保效率,郑文贺将工作安排细致到每个小时。

“估计这种高压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春节后,现在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郑文贺告诉记者,重症医学科不过年、不放假。近几日不断有患者好转并转出ICU,让他看到了曙光:“我们ICU人,不过初一,过十五。十五之后,应该可以过个像样的年。”

呼吸科

20天没出医院 同时抢救4个病人

2022年12月28日,83岁的陈奶奶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而昏迷在家中,家人发现后紧急将她送到省二医院并入住呼吸科。陈奶奶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随后,医护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全力救治。8天后,陈奶奶的肺部CT显示“白肺”大部分已经消失,空气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3%,康复出院。

这让省二医院呼吸科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很开心,包括曾20天没有走出医院大门的科副主任李大治。尽管医院大门之外,城市街头已慢慢重现车水马龙,但李大治仍坚守在医院为患者忙碌着。

“科室最忙的时候同时抢救4个病人,其中一人需要心肺复苏,医护人员轮流为他进行手动呼吸气囊通气支持,持续4个多小时,直到稳定后,接上呼吸机。”李大治告诉记者,与其他科室“二线一线化”相反,呼吸科实施“一线二线化”:除了科室内收治急危重症患者,还承担着全院住院部所有新冠感染危重症病人查房和呼吸机管理工作,每天安排两个骨干医生作为流动巡诊专家,到各病区巡查诊,指导诊疗和呼吸机、人工气道管理。“尽最大力量提升治愈率、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成立专家组

每日坚持多学科会诊 忙到凌晨1点

省二医院还成立了全院医疗救治专家组,由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临床专家组副组长赖国祥任组长,各相关临床科科主任任组员。

“每日下午4点,针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全院200多个医护人员在线观摩。”医务部医务科副主任张志明告诉记者,医疗救治组负责院内新冠感染患者诊断、救治和指导等工作,每日的学科会诊会以案例为导向,统一全院诊疗路径,包括病历书写、临床分析、治疗原则、合理用药及疗效评估等,更快速地实现各病区医疗救治工作同质化,也极大地帮助提升了所有医生的专业水平。

“专家组还要每日赶赴外地,指导基层救治工作,赖主任凌晨1点还在群里发院内工作的指导意见。”张志明介绍,该院专家组还负责帮扶莆田、南平、平潭等地,每日前往三地,进行新冠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指导工作。

“一切只为兜住群众生命保障底线,我们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张志明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